醫師公會 扮演政府的智庫
永遠依靠的家 臺中市醫師
醫情七十載 共創宜居健康城
群醫庇臺中七十年 公會松齡
公會領航 行醫者的陸上光
兵庫縣醫師會姐妹會 有志一同 姐妹會互相支援
沖繩縣醫師會姐妹會 情誼深厚 獻上最誠摯祝福
25,550個日子 杏林白袍耕耘不輟 堅定信心 共創公會美好未來
蒔栽杏林七十載 七十載足跡 醫心永續
民國85年~94年 醫界總動員 抗爭、救災又抗煞
民國95年~104年 美醫旋風 醫界五大皆空
臺中市醫師公會 九大社團
有你真好 臺中醫情70年
分享榮耀 公會舉足輕重
防崩止壞 挽救臺灣醫療
筆耕演講 無私奉獻新知分享
成長傳承 願公會隨心所欲
公會榮景 歷史共同記憶
公會七十歲 充滿智慧的年齡
敬理監事 當年三杯對一杯喝醉了
醫療路上 公會給我偌大助益
同心協力 公會是醫師的堡壘
公會茁壯 長江後浪推前浪
因為有你 精彩從不缺席
經驗傳承 讓我邊做邊學
變化太快 兒科要多角化經營
見證歷史 七十寒暑任重道遠
執業燈塔 也是感情聯繫連絡站
會員靠山 最可依賴的HOME
按100個讚 公會做很多事
白袍雖褪色 我們仍是一家人
憶往迴聲 這世間任何事
醫療奉獻 典範殊榮
二十年前 咱的腳步咱的情
時代轉折點 我綁頭巾上街頭
觀今追昔 行醫歲月五味雜陳
首創服務 不求回報 換得許多真心好友
35年情緣 我的心住在這裡
姐姐妹妹站起來-我們把先生帶出診間
地區醫院 美麗與哀愁
成立聯合診所 人生多自由
診所篇-小鯨魚搏浪 要為成功找方法
醫糾篇 動輒挨告
教育篇 醫療品質 醫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勞工保險篇 回首如夢魘 臺灣醫療溫水煮青蛙
內科醫院篇 內科退潮 年輕醫師佇足
內科診所篇 五大科醫師人力短缺的後遺症
外科醫院篇 外科斷層
外科診所篇 診所篇
婦產科診所篇 青黃不接
婦產科醫院篇 婦產科演進 見今思往不忘初衷
洗腎篇 洗腎(血液透析) 37年來的演變與展望
兒科醫院篇 兒科困境 一群沒聲音的弱勢
兒科診所篇 臺灣少子化 醫界全面性衝擊
皮膚科 皮膚科難纏難解 應投入研究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since 1895 創院120年 發展整合醫療照護
澄清醫院 since1932 求變傳承 四代不變的承諾
臺中靜和醫院 since1936 歷史最悠久 現代化精神醫療服務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 since 1945 蛻變與傳承 再啟動夢想藍圖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since 1946 承先啟後 骨科特色的優質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since 1958 一校四院 全人整合・深耕在地・服務全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since 1966 突破創新 屹立臺中市半世紀
臺中榮民總醫院 since 1982 創新突破 醫療卓越國際化
醫界點滴於懷 臺中市醫師公會-健保實施20週年總體檢研討會
因應臺灣人口高齡化…… 論人計酬 健保支付新改革
民眾就醫成長速度激增… 七年後 五大科醫師 短缺約五千人
從GDP的角度來探討 目前臺灣醫療困境
健保支付制度 強迫醫界打棒球
自知者明 自勝者強 脫離全民健保 發揮醫者自由業本色
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前途…… 高齡化衝擊 醫療問題浮上檯面
攜手防癌 合作無礙
癌症已不再是宣告「終了」的判決… 多專科合作 多管道治療癌症
求新求變 治癌的醫療進步史
防癌協會 四十年腳步不歇
椎弓解離症常見於運動或操練時在最弱的地方裂開造成骨折
如果病人的抉擇與醫師不一樣時…… 拘泥同意書取得 可能傷害到病人
天外有天 見識人外有人 我參加了2015年美國兒科醫學年會
你我的回憶映視兩相同
 
民眾就醫成長速度激增… 七年後 五大科醫師 短缺約五千人
 
文 / 熊昭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張毓宏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范辰蔚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曾鈺珺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詹惠婷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

至2025年 美國醫師缺口約13萬名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醫療人力移民的全球化現象,醫師短缺的現象不僅是開發中國家面臨的問題,已開發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也有部分專科醫師缺乏。如美國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2012年的報告指出,2000至2010年間,美國整體醫師雖增加22.2%,但尚在執業(領有醫師執照且每週至少工作20小時之醫師)的內科、婦產科、外科、兒科醫師增加幅度均偏低1。若考量未來人口老化問題,醫師需求將會大增,根據AAMC的推估,至2025年美國醫師的缺口約為13萬名,其中外科等專科醫師失衡的現象更加嚴重2。
 
近年來  臺灣專科醫師工作負荷過重
 
我國自1980年代為了提升醫師素質與均衡分布,實施「醫療保健計畫-籌建醫療網計畫」3,至1990年代醫院家數及床數快速增加。此外,全民健保的開辦,及醫學生每年培育總數的增加,使得我國醫師人力一直都呈現穩定的成長。
 
近年來,由於我國醫療人員面對頻繁的醫療糾紛訴訟及巨額賠償、健保給付與醫師產能不對等之問題,各專科別之人力發展亦隨之產生改變。工作環境較艱困的專科醫師,如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等基礎照顧科別,皆有工作負荷過重、人力不足或醫師離開原有專科及停止較辛苦的產科服務等情形4-5。
 
另一方面,伴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結構的轉變及疾病型態的變化,民眾對於西醫的醫療服務需求量及類別也受到影響。由此可知,健康照護體系的醫療供給、需求及照護品質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透過醫事人力的培育及合理分配,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至2032年 臺灣五大專科醫師大缺人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13年所進行之「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畫」及「內、外、婦、兒及急診專科醫師人力評估及醫學生選科偏好評估計畫」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增加而西醫師工作時間(本研究經調查推估之西醫師平均每週工時為60.2小時)不變的情況下,依照近年的供給與需求趨勢推估,至2032年西醫師總體執業人數是足夠的;但研究也發現,如果醫療制度、醫療提供模式、民眾就醫習慣及醫療利用成長幅度維持不變,隨著醫師人力高齡化而造成工作時間縮短的影響,估計至2032年時,可能全國總體西醫師執業人數足夠,但實際提供的服務量不足,而有人力短缺的情況。
 
至於內、外、婦、兒及急診科醫師人力推估的部份,在考量扣除工時過低之醫師、各專科間互相提供之服務量等因素後,至2022年的五大專科醫師人力短缺(高、中、低推估)如下 :
 
內科:約缺少2,848-3,527位醫師
 
研究發現內科專科醫師人數雖穩定增加,但趕不上人口高齡化而疾速上升的醫療需求;若以內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64.9小時計算,內科人力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2,848-3,527位醫師。
 
外科:約缺少1,044-1,519位醫師
 
若以外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74.6小時計算,研究發現至2022年外科醫師將缺少約1,044-1,519位,主要是受到醫療糾紛的案件數增加及每年醫師增加人數逐年下降的影響。
 
婦產科:約缺少46-216位醫師
 
若以婦產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63.6小時計算,研究發現至2022年婦產科醫師約一半為60歲以上的高齡醫師,再加上醫師每年增加的人數逐年下降及少子化的影響,醫師人力將缺少約46-216位醫師。
 
兒科:約缺少44-361位醫師
 
研究發現兒科專科醫師人力呈現穩定增加。雖然兒童人口因生育率降低而逐年減少,但由於平均每位兒童的醫療需求隨著國民平均所得上升而增加。若以兒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8.4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可能有人力短缺現象。若考量兒科診所也提供20歲以上民眾之醫療服務,則兒科人力缺615-1,127位醫師;若考量兒科診所僅提供20歲以下民眾之醫療服務,則缺44-361位醫師。
 
急診科:約缺少532-604位醫師
 
研究結果發現急診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4.0小時。另外,急診科專科醫師人數每年穩定增加,雖然未來需求亦有增加,若考量其他科別醫師對於急診服務的投入,至2022年時急診人力尚能維持足夠。但若依照目前公布之緊急醫療分級評鑑標準,則未來人口需要更多的急診醫師,至2022年時約缺少532-604位醫師。
 
年輕醫師對風險較高之科別卻步
 
另一方面,根據2013年國衛院的「PGY 醫師選科意願調查」結果顯示(圖1),年輕醫師有興趣的前五名專科分別為內科、家庭醫學科、外科、兒科及急診醫學科,婦產科則排在第七位,但若考量醫療糾紛、薪資報酬、生活品質等因素,五大科的排名皆往下掉,其中外科下降至第12位、婦產科更是掉到第17位。顯示年輕醫師處在目前的醫療環境,會對風險較高的科別卻步。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在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增加的前提,如果醫療制度、醫療提供模式、民眾就醫習慣及醫療利用成長幅度維持不變,估計臺灣未來「醫療需求的成長將大於供給的成長」,造成醫師增加的速度趕不上民眾就醫的成長速度。因此,如何透過制度設計,在供給端留住急重症、醫療風險較高科別的醫師,避免人力流失,而在需求端透過政策引導病人分流及教育宣導減少民眾的醫療浪費,則有待政府、醫療提供者及民眾一同努力。 
 
參考資料:
 
1. AAMC. 2012 Physician Specialty Data Book. In.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2012.
2. AAMC. Fixing the Doctor Shortage Available at: https://www.aamc.org/advocacy/campaigns_and_coalitions/fixdocshortage/. Accessed 10/17 2013.
3. 江東亮. 台灣地區的醫師人力政策:1945-1994. 中華衛誌 1995;14:383-391.
4. 黃宇潔. 找不到人接生 婦產科出現醫師荒. In: TVBS. 台北; 2013.
5. 游文寶. 發燒42度被3次轉院病童像人球互踢. In: 聯合報. 桃園; 2013
 
BOX:
 
2022年的五大專科醫師
人力短缺推估
內科
若以內科醫師
每週平均工時64.9小時計算,
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2,848-3,527位醫師。
 
外科
若以外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74.6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1,044-1,519位醫師。

婦產科
若以婦產科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63.6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46-216位醫師。

兒科
若以兒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8.4小時計算,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44-361位醫師。

急診科
若以急診專科醫師每週平均工時為54.0小時。至2022年時將缺少約532-604位醫師。
 
表 PGY 醫師選科意願調查
序  考慮生活品質資報酬
位   及醫療糾紛等因素     
 
內科
家庭醫學科
外科 
兒科  
急診醫學科  
骨科  
婦產科  
皮膚科  
復健科
10 眼科  
11 整形外科  
12 耳鼻喉科  
13 精神科  
14 神經科   
15 放射診斷科  
16 麻醉科
17 泌尿科  
18 神經外科  
19 解剖病理科  
20 放射腫瘤科
21 核子醫學科
22 臨床病理科 
23 職業醫學科
 
 
序  考慮生活品質資報酬
位   及醫療糾紛等因素     
 
 
家庭醫學科  
皮膚科
復健科  
內科    
兒科   
眼科
耳鼻喉科
急診醫學科  
精神科
10 放射診斷科   
11 骨科 
12 外科   
13 泌尿科 
14 麻醉科   
15 神經科  
16 整形外科
17 婦產科  
18 放射腫瘤科 
19 核子醫學科
20 解剖病理科
21 職業醫學科
22 臨床病理科  
23 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