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衝突 看防疫作戰
我真的很認真!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第9條修正草案的協商與現況
【醫林短波】悅讀精采
5歲微風 Happy Mother's Day
朦朧淚光中 彷彿又看到媽媽身影
讓老媽享受 太后般待遇
阿母啊! 請來夢裡相會!
永念母愛 診所成為長照C據點
不同光源 可讓珠寶現出原形
醫學院沒教的事 從醫學生到臨床醫師的角色轉換
人們會喜歡您 源自於您自己
在學習路上 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下班後掙扎 先睡覺還是先吃飯
適性發展 廣結善緣
有效提升接種率 診所挺進前線 承接疫苗快打站
臺中市 疫苗高覆蓋率
勞多者能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IgE介導病疾的全方位治療
免疫標靶 治療的「東風」? 使用抗組胺藥物增強 T 細胞的活化
乾眼症 不只單純的「眼睛乾乾」
【醫林短波】悅讀精采 退休寫照 海闊天空
疫情影響 診所報稅最新調整
白袍橘世代 養生養老看門道
新新老年族群 健康生活基層診所來幫忙
類家人共住社區 健康時青春結伴
疫情舒壓 發現自己很多潛能
【醫林短波】 運動派對 澄清醫院60週年慶
參唱《布蘭詩歌》 勇氣被挑旺
臺中小百岳 優美山景小旅行
歷史歲月和現代生活交織的光景 百年古蹟儒考棚 綻放新魅力
醫師公會四季攝影社 手機班招生
 
白袍橘世代 養生養老看門道
圖˙文 / 陳倩姿

再過12年你幾歲?國發會人口推估系統告訴國人,2034年全臺灣將有一半的人年過半百,前所未有的銀色氛圍成為一道新的風景。因應這道風潮,傳統安養宅興起改變與翻轉,養生宅、全齡共居宅加入市場,為退休銀髮宅加入新的選項。

「橘色世代」是日本學者為50歲以上健康初老族的定義,這個獨立自主的熟齡族群,人生階段彷若秋天楓紅般光燦明亮。到2025年,台灣將有一千萬橘世代,佔總人口42%,主力群是臺灣的三、四、五年級生,他們歷經台灣經濟起飛高成長期,相較上一代長者,橘世代擁有良好教育、經濟更為寬裕、肯消費、在意生活品質,健康而活躍,更有實力享受老當益壯的熟齡人生紅利。
然而,在排隊進入老人國度的路上,住了多年的老屋,居家環境可能無法滿足老後的身心需求;單身者或是伴侶先離開,獨居的不安全感和孤單隨年齡日增,獨立性強的橘世代,普遍有不願麻煩子女的想法,老後的生活品質如何兼顧自主和安全?
為迎接爆量的熟齡族,更多元的養生宅興起,包括老人公寓、養生會館、樂齡宅、健康宅..等,或租賃或買斷視個人考量,而近年參考歐美模式的「附帶服務共齡養生宅」亦成趨勢之一。
安養和養生   概念不一樣

臺灣老人健康照護產業,過去大部份都有連續性照顧性質,本文大略分為安養和養生兩種類型。
安養中心大多與養護併設,具有連續性照顧功能,當原本具生活自理能力的住民健康變差時,不須再轉介至其他機構,可直接轉住養護中心。例如位於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服務包括健康長者生活照顧、護理養護照顧及失智照顧,有馬偕醫院定期看診。老字號的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在長庚醫院系統支持下,亦具有連續性照顧的養護功能。這二家一靠山一近海、離城不遠園區景觀優美,加上服務口碑及靈活經營模式,讓園區一位難求。

養生宅模式  「度假第二屋」及「全齡共居」
相較於著重生活照顧的安養中心,養生宅則更注重便利舒適、以延緩老化為目的。1996年潤泰建設推出臺灣第一幢飯店式管理、只租不賣的銀髮專用住宅,當年入住保證金高達5、6百萬,竟然短期銷售一空,引發熱潮,康寧醫院附設的「康寧生活會館」、奇美集團「悠然山莊」都屬於此一類型。
在第一波退休宅寂靜二十年後,近年市場又開始熱鬧起來,2020年新光人壽興建的「新板傑仕堡樂齡宅」,同樣鎖定高端客群,館內有健身俱樂部、泳池等設施,更接近退休度假酒店的規格。中部地區「聖恩西湖養生園區」,則以旅居式的養生概念,可在全臺多家度假園區旅遊居住,主打臺灣到處long stay。2020年落成鄰近奇美醫院、由臺南幫企業建造的「俊傑館養生宅」走小而美路線,主打客製化服務,是南臺灣頂級養生宅。多件由企業規劃投資的案件正在進行中,未來將更見多元化選擇。

度假第二屋  鎖定所得支配度高橘世代
具有投資性質的養生宅亦乘風而起,鎖定所得支配度高的橘世代,由房地產業者推出的「度假第二屋養生宅」座落風光秀麗地點、主打小坪數無障礙空間及生活服務,包括有機餐飲、生活醫療照護,提供抗衰老預防服務..等,強調與大型醫療機構合作的迷你養生豪宅,產品可投資置產也能包月租屋,很適合不必再為家務操心的熟齡族度假第二屋。較具規模的有新北三芝「日初不老山莊」、「三芝樂陶居」的退休宅及位於關西「亞洲健康智慧園區」。聲寶公司土城原廠房變更、打造適合銀髮族居住「橘色園區」,預計與日本銀髮住宅業者合作,於2023年完工。
傳統以銀髮族為訴求的養生宅,住民大都是高齡者,筆者參訪過多家安養及養生機構,有些花木扶疏環境優美但安靜到彷彿時間靜止;也有按表操課彷彿過團體生活,一位前來體驗的七十多歲伯伯說,老伴離開後一人獨居、一個人吃飯、前往醫院看病,覺得很孤單,想試試看養生住宅的生活,但環顧四週,比他年齡大的比比皆是,「全是老人」,他住幾天就覺得每天時間很長,覺得自己瞬間又更老了。

全齡共居宅  近五年來異軍突起
「老年生活應當充滿歡笑!」2013年荷蘭Humanitas養老院率先經營青銀共居—Apartments for Life老人公寓,由於成效不錯,而後許多歐美國家、日本、亦跟進推動青銀共居,臺灣新北市政府在2017年與民間單位合作推出「三峽北大青銀共居居住實驗計劃」,探索不一樣的高齡照顧模式。
近二年在疫情期間,臺中市出現了二家主打全齡共居的銀髮宅--沙鹿的「好好園館」和位於烏日「合勤共生宅」,經營模式主打混齡居住,結合健康、養生、旅遊和居住功能,提供多元入住方式,可以在有短期照顧需求時入住,也能夠一個月短租或一年長住。
這類新型銀髮宅是附服務的通用住宅,強調生活化及交流功能,是故公共空間寬敞、設計時尚,也結合不同服務型態的單位合作,增加服務多元化、降低營運人事成本,例如合勤共生宅結合圖書館、小農、咖啡及旅宿...等。
館內除了齊全的休閒娛樂設施外,也結合醫院及長照資源,提供中、短期居家照護需求。業者瞄準健康銀髮族辦體驗工作坊,在六、七十歲加入社區成為會員,揪好友體驗旅居生活、熟悉環境,年紀更大需要生活照顧時順利入住,也是一種在宅老化概念。
從南到北,養生退休宅因應高齡社會而起,共同要解決的是高齡的孤單和照顧問題,差異則在於大環境、軟硬體設備、配置人力、提供服務及醫療上連續性照顧計劃,這些也將反應在收費上。

提早規劃  白袍較一般人更能體會無常
這是一條不可逆之路,嬰兒潮世代侍奉老病父母後,轉身就得面對自己的老年,大多數人並不期待兒女奉養,也抗拒老病後進入安養中心。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狀況就足以把「老當益壯」打入風燭殘年,白袍較一般人更能體會什麼叫無常,就算幸運的沒有大病消磨,伴隨高齡的衰退也足以讓生活方式改變。
住了數十年的家是人生的堡壘,是最舒適自在之處,沒事沒病誰會想離家搬進陌生的地方? 現代人不知不覺很容易就擁有百歲人生,面對史上未見的長壽,高齡,生病要人照顧,無法選擇。被迫離開熟悉安全的堡壘,猶如老樹連根拔起。
不管幾歲,橘世代終將和更需自立的老後相遇。比一般上班族白袍較沒有退休問題,只有生活方式安排的問題,趁健康尚好,提早規劃老後生活,更能一路順風順帆航向百歲老人國度。

圖說
臺中合勤共生宅與提供不同服務業者結合,豐富服務內容,圖為一樓農夫市集、咖啡坊等銀髮族商店。

BOX
臺中市醫師公會
有40%橘世代會員

「橘色世代」是國際間定義「老年人口」裡的一群50-64歲健康初老族群,如秋天代表色橘色般地璀璨,在人生一半的旅程裡繼續發光。由於現代人健康活力老當益壯,現在也泛指出生在嬰兒潮世代族群、健康活躍者。
臺中市醫師公會50歲以上會員佔全體人數四成,這批年過半百的族群正是時下所得支配度最高、活躍的橘世代。


30歲以下     14%        
30-39歲      24%
40-49歲      22 %
50-59歲      18 %
60-69歲      15 %
70-79歲         6  %
80歲以上       1  %

20223/31止會員總數 4624人
資料來源: 臺中市醫師公會


疲憊的河流 想要安穩流入海洋

身體機能的消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艱難的,父母擔心拖累兒女,也害怕失去自己的尊嚴與自主。強悍如以色列第一位女總理梅爾夫人(golda Meir)晚年感嘆:「邁入老境猶如飛機穿越暴風雨,一旦登機之後,你就對局面完全無能為力。」

故事之一
下一次再碰上,怎麼辦?

73歲的宜姐孩子都在國外,去年冬天某深夜,先生背部遽痛急送醫,電腦斷層檢查證實主動脈弓剝離立即需要動手術,當夜她一人坐在手術房外,孤獨、恐懼、憂慮,淚流不停。出院後,夫妻商量找有附加服務的安養中心短住修養,但是安養機構刻板印象令人怯步,又不願意離家太遠,健康一轉好行動又擱下了。但宜姐心中揮之不去的忐忑,下一次再碰上怎麼辦?

故事之二
疲憊憔悴寫在臉上

王阿姨是筆者媽媽的手帕交,住在南部小鎮,夫婦俱是高階公務人員,65歲退休後夫妻兩享受十多年旅行、看展、好友山林悠遊的生活,先生有茶友球伴、太太熱衷參加讀經團體。進入80歲後,體力掉隊,日常活動慢慢成為早上、下午在家附近公園散歩繞圈子,近幾年太太逐漸出現輕微失智情況。二個孩子,女兒在國外,50多歲兒子在北部外商擔任主管工作,靠電話連繫和更常回家支持父母。二老堅稱生活如常、可以照顧自己,要孩子不必擔心。
去年五月,王阿姨跌倒撞到頭部,住院回來後失憶變得嚴重,八十幾歲的先生照顧太太很吃力,生活混亂。二老以仍能自理日常,堅持不離開家,但明顯然已需要額外人力照顧,正值疫情期間,安置或請人困難重重。今年二月筆者回鄉順道探望,應門的是兒子,他已離職照顧父母半年,疲憊憔悴全寫在臉上。

故事之三
房東擔心房客年紀大

王教授今年77歲、獨居。過去為了工作方便,在任教大學附近租了一間房子,退休後也就繼續住了下來,二十幾年過去,書籍、紙箱、衣物和陸續購買的藝術品等佔滿每一寸地板、走道、床舖、桌面。他身體硬朗,每天早晚到大學校園散步,回來泡杯咖啡寫文章怡然自得,一年參加一到二次同學聚會保持連結,此外就是和住在台北的兒子孫女視訊。每天早上,他對自己許下承諾:「今天一定要動手整理雜物」;每天晚上,他帶著擔憂上床:「如果發生意外沒有人知道..」,他的手機不敢離身。去年底,房東擔心房客年紀大,以房屋要收回自住為由請他搬家。下一步?

也許現在離退休還早,或是剛進入退休時光,一切都很美好,只是隨著歲月移動,每個人都會慢慢步入老境;現在的家是否能夠居住終老? 未來要和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