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衝突 看防疫作戰
我真的很認真!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第9條修正草案的協商與現況
【醫林短波】悅讀精采
5歲微風 Happy Mother's Day
朦朧淚光中 彷彿又看到媽媽身影
讓老媽享受 太后般待遇
阿母啊! 請來夢裡相會!
永念母愛 診所成為長照C據點
不同光源 可讓珠寶現出原形
醫學院沒教的事 從醫學生到臨床醫師的角色轉換
人們會喜歡您 源自於您自己
在學習路上 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下班後掙扎 先睡覺還是先吃飯
適性發展 廣結善緣
有效提升接種率 診所挺進前線 承接疫苗快打站
臺中市 疫苗高覆蓋率
勞多者能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IgE介導病疾的全方位治療
免疫標靶 治療的「東風」? 使用抗組胺藥物增強 T 細胞的活化
乾眼症 不只單純的「眼睛乾乾」
【醫林短波】悅讀精采 退休寫照 海闊天空
疫情影響 診所報稅最新調整
白袍橘世代 養生養老看門道
新新老年族群 健康生活基層診所來幫忙
類家人共住社區 健康時青春結伴
疫情舒壓 發現自己很多潛能
【醫林短波】 運動派對 澄清醫院60週年慶
參唱《布蘭詩歌》 勇氣被挑旺
臺中小百岳 優美山景小旅行
歷史歲月和現代生活交織的光景 百年古蹟儒考棚 綻放新魅力
醫師公會四季攝影社 手機班招生
 
我真的很認真!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
王志堯的峰迴路轉
文 / 陳倩姿   圖 /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要在人命關天的醫療領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方人物,絕無僥倖可言,就如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所說:「我真的很認真!」
真的很認真!對王志堯來說,或許是最簡單的形容詞,但所有認真的過程,有峰迴路轉的抉擇、有與時俱進的精進、有洞悉危害的機敏,更有老子善行無跡的慈愛。看一個人的現在,一定會存在曾經的過去和挺進未來的足跡。

當臺大住院醫師  遇見貴人謝貴雄教授
1984年,就讀中國醫藥學院的王志堯以優異成績取得臺大醫院實習機會。之後,因為代訓方案,王志堯成為首批臺大外來的住院醫師,在那裡他遇見了人生導師和貴人謝貴雄教授。謝教授是當時臺大唯一看過敏門診的醫師,王志堯喜愛研究,他請託謝貴雄推薦研究團隊,沒想到恩師阿沙力說:「來跟我學就好」,這一跟就是三十年。
謝貴雄一做實驗常忘記睡覺,王志堯白天臨床工作,回到實驗室則常通宵沉浸在免疫過敏深博大海中,他像一棵小樹,在臺大豐沛師資和資源上拚命吸收養份,整週不回家是常態。累了,不需要床,實驗室廁所旁的小空地就能香甜入夢。

分科抉擇困擾  女友和神童各出奇招
分科是住院醫師的大事,當年內外婦兒號稱四大科,尤其是婦產科和兒科炙手可熱。談到選科,圓臉baby face的王志堯指出,婦產科選人看專業也挑顏值,他自忖成績優異,長相也還端正,但女友(後來的老婆)當面潑涼水,直言其身高、長相和婦產科醫師標準還有一段距離,他心中卻湧上一份幸福感,「女友不想讓我在女人堆裡打混!」但對分科這件事依然猶豫不決。
某一天王志堯到護理站,發現護士們窸窸窣窣交頭接耳,他好奇探問何事。「有一位住院小妹妹會摸骨」護士起哄他幫忙打針時順便問事,「好玩嘛!」大家逗鬧這個一臉孩子氣的住院醫師。
他來到小孩病房,是一個大眼秀氣的九歲小女孩,她真的有那麼「神」嗎?對分科的困惑,想得到一些「指點」,王志堯坐在床沿:「妹妹,我該選那一科?」他唸出幾個選項問她。小女孩牽起他的手,閉眼在手掌心來回輕按,彷彿忘了自己是住院的小病人,仰頭又低首短暫思索後,吐出「兒科」兩字。年輕的王志堯大驚,「真假?婦產科有找我耶」,他故意誤導試探,小女孩說再「看」一次。再次抬頭,女孩眼神堅定:「你就是兒科」。

兒童罹患怪症  發揮創意收集汗水檢驗
未來從事兒科的「天命」揭曉後,王志堯當時沒怎麼放在心上,倒是關心另一位小病人,他的名字和當時紅葉少棒當家投手高英傑同名,特別引起他的注意。這位十歲病患瘦小、肺部有空洞,從小反覆感染進出醫院,大家覺得可能是免疫不全,但是就是無法查出是什麼病。因為經常照顧,王志堯和小病患混熟了,有一天,恩師謝貴雄說:「這個小孩交給你」,一句話燃起王志堯的戰鬥魂。
他從症狀下手遍閱國外研究論文,發現和一種名為「囊腫性纖維化 (Cystic Fibrosis)」的基因缺陷遺傳疾病極為類似,此病好發於歐美地區,患者體內鈉和鉀濃度會飆高,他親嚐孩子汗水果然很鹹。但是,這種病在亞洲沒有案例,臺灣當然也沒有檢測設備,要如何證實?
「有10cc汗水就可以化驗!」檢驗科好友指出明路。但又要如何收集到純粹的10cc汗水?王志堯苦思好幾天後靈光乍現,「或許可以用大塑膠袋」。熟慮執行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後,他和小病人提議玩一個「遊戲」,並找來小孩的弟弟及鄰床病友一起玩,降低孩子的焦慮,也有了對照組。
在收集汗水的過程中,扮演了「孩子王」的王志堯使出混身解數,連哄加安撫,帶四個光著身子套上大塑膠袋、只露出腦袋的孩子,在大探照燈的照射下玩遊戲,米粒大的汗珠逐漸一顆顆冒出來,用長針筒來回伸入、吸出,四個多小時後,10cc汗水入袋,大人小孩累癱。
檢驗報告出來,小患者的鈉高達90mmol/L、鉀41mmol/L,數值是對照組的十倍,菜鳥醫師發現亞洲第一例「囊腫性纖維化」,1987年論文發表在臺灣醫學雜誌。出道第一篇論文驚豔四座,「那位收集汗水的醫師」稱號比本名還響亮,王志堯踏上兒科道路再無猶豫。

抓出過敏氣喘元凶  潛研中藥古方今用
1988年在恩師謝貴雄的鼓勵下,王志堯到臺南成大醫院小兒部擔任第一位總醫師,隔年成大醫院小兒免疫科成立,王志堯醫師升任主治醫師與代理科主任,開啟33年南部臨床與教學生涯。
相較北部,臺南過敏氣喘患者數量引起王志堯的注意,他循各種跡象追查,從環保局資料著手,發現興達港灣裡地區燒廢五金取貴金屬方式非常可疑,王志堯開始與臺南市政府合作,在學校做大量肺功能檢查分析,提出科學報告證實燃燒廢五金對民眾健康影響,杜絕灣裡露天燃燒廢五金作法,1990年研究論文發表在「英國兒科醫學會雜誌」,當年他與環保單位合作的經驗和操作方法,成為其他地區解決環境衛生問題的依循模式。
王志堯個性具有科學家的天真求真、不自設限。一般西醫對中草藥大都抱持敬而遠之態度,但一帖常被用來治療過敏氣喘的中藥古方─小青龍湯的研究和實證,卻開啟他治療過敏氣喘的另一扇窗。
理解過去,或許可以以古攻今;如果能以今證古,就能成就古方今藥!王志堯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傳統中醫在氣喘治療上有長期的經驗與許多的治療模式,但都缺乏科學的實驗。於是他用過敏的小白鼠探討小青龍湯對過敏發炎反應,經過嚴謹雙盲實驗,中藥首度以科學方式說明機轉証實效用,這個實驗成為「科學中藥」前驅。2001年,論文發表於Allergy歐洲過敏期刊,麻黃、桂枝、乾薑、半夏...等藥名首度以中文形式出現在醫學國際期刊。

臨床研究結合  國際兒童醫療過敏免疫權威
南臺灣是研究者的處女地,憑藉住院醫師時期實驗室團隊打下研究基礎,王志堯臨床、研究結合,他論文發表量是國際期刊的常客。32歲王志堯升上副教授,35歲拿到教育部補助的公費留學赴歐洲牛津大學攻讀生物免疫學博士,臺北同儕還按部就班時,他已搭上直升機,不到十年就證實了恩師謝貴雄的遠見和判斷。
在牛津大學深造三年後回到臺灣,王志堯開始與國際連結,2013年在臺北舉辦第九屆亞太過敏氣喘及臨床免疫學會大會(APAACI),共31國上千位代表參加。王志堯從收集汗水的菜鳥醫生成為國際兒童醫療過敏免疫權威,目前是現任APAAACI候任理事長,國際過敏組織(WAO)教育委員會委員、國際過敏期刊(WAO Journal)及亞太過敏期刊(AP.Allergy)主編,當年在臺大醫院收集汗水的小苗已是樹幹結實枝葉茂盛的大樹。
許多人六十歲之後會希望減少變動,過著半退休生活,但王志堯卻是想做的事愈多,看著出生率一路下滑、健保資源傾斜,兒科醫師逐漸走上人跡稀少之路,他心中有急迫使命感。在蔡長海董事長多次邀約下,2021年機缘成熟,八月他離開任職33年的成大醫院,回到母校接下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棒子。

從娘胎到十八歲  孩子的健康我們來守護
中醫大兒童醫院目前十個治療中心,主治醫師近60人,員工超過500人,王志堯認為兒童醫院運作制度健全,未來他希望培育更多年輕醫師投入兒科領域,結合中醫大基因與細胞治療及中醫藥強項,臨床研究與服務結合,提供更精準的醫療服務。
除了「急重難罕」疾病醫療外,王志堯主張孩子健康應由預防醫學做起,他提出「黃金寶寶」計劃,媽媽懷孕開始,在專業人員協助下,從在胚胎發育階段即著手改善體質,「從娘胎到十八歲,孩子的健康我們來守護」。王志堯要拉著眾人之手一起站上視野更寬、目光更遠的樹冠上,「起而行,你我能改變的是孩子的健康、是國家的未來」。
豐實的行醫人生不可能只有看診一條直挺挺的道路,循著王志堯的足跡可以看到一位名醫養成記。除了臨床工作,王志堯忠於興趣,始終熱情洋溢,他的研究工作擴及社會環境公衛、赴歐攻讀博士、打破界限探索中草藥...,點滴努力匯流成河,終成揚名國際的過敏免疫領域權威。
王志堯鼓勵年輕醫師:「輕鬆不是選項,找出你的最愛,跟著心中的鼓聲前進,過程就是目的。」


王 志堯
臺灣花蓮人,英國牛津大學生化免疫學博士、成功大學特聘教授、過敏及臨床免疫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理事長、亞太過敏氣喘及臨床免疫學會(APAAACI)候任理事長、國際過敏組織(WAO)教育委員會委員。共發表SCI論文超過一百六十篇,編著有《兒童氣喘指引》、《兒童皮膚炎治療指引》以及《過敏性鼻炎治療指引》三本亞太醫療專業用書。
圖說
1. 王院長帶領過敏免疫與微菌叢研究中心以及跨校院科研團隊。
2. 王志堯院長回到英國牛津大學生化系作特別演講。
3. 王志堯院長具有求新求變的性格,喜愛挑戰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