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衝突 看防疫作戰
我真的很認真!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第9條修正草案的協商與現況
【醫林短波】悅讀精采
5歲微風 Happy Mother's Day
朦朧淚光中 彷彿又看到媽媽身影
讓老媽享受 太后般待遇
阿母啊! 請來夢裡相會!
永念母愛 診所成為長照C據點
不同光源 可讓珠寶現出原形
醫學院沒教的事 從醫學生到臨床醫師的角色轉換
人們會喜歡您 源自於您自己
在學習路上 領略不一樣的風景
下班後掙扎 先睡覺還是先吃飯
適性發展 廣結善緣
有效提升接種率 診所挺進前線 承接疫苗快打站
臺中市 疫苗高覆蓋率
勞多者能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IgE介導病疾的全方位治療
免疫標靶 治療的「東風」? 使用抗組胺藥物增強 T 細胞的活化
乾眼症 不只單純的「眼睛乾乾」
【醫林短波】悅讀精采 退休寫照 海闊天空
疫情影響 診所報稅最新調整
白袍橘世代 養生養老看門道
新新老年族群 健康生活基層診所來幫忙
類家人共住社區 健康時青春結伴
疫情舒壓 發現自己很多潛能
【醫林短波】 運動派對 澄清醫院60週年慶
參唱《布蘭詩歌》 勇氣被挑旺
臺中小百岳 優美山景小旅行
歷史歲月和現代生活交織的光景 百年古蹟儒考棚 綻放新魅力
醫師公會四季攝影社 手機班招生
 
類家人共住社區 健康時青春結伴
「好好園館」老後共居新實驗:混齡社區大家來作朋友
圖˙文 / 陳倩姿

臺灣的三、四、五年級生從原生家庭出來時,很多都還是三代同堂、家族共居,時至今日社會進入少子化、高齡化,小家庭單位愈來愈小,依內政部資料顯示,2022年1月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2.6人,續創歷史新低紀錄。這批嬰兒潮世代的人也越來越有感悟:「老後要揪好友共住,不要想著要靠下一代。」

老後不孤單  歐美實踐青銀共居
如果這也是你的想法,那麼,近幾年已在歐美、日本打下基礎的青銀混齡共居宅,將會是你規劃老年生活需要新增加的一種收集內容。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年齡實驗室創辦人JosephᅠF.ᅠCoughlin所著的《銀光經濟》一書中提到,要老後不孤單,養老宅社區住戶組成應以混齡為主流,讓年輕人跟年長者可以互相扶持。這個作法在歐美、日本已有許多養老宅實踐當中,給臺灣許多借鏡,這二年在北中南部,混齡的青銀共居宅紛紛踩出創新步伐。
只是,創新理想若沒有政策力量支持,要推動新的高齡照顧觀念將是極大的挑戰。去年九月,在疫情期間,臺中市出現了主打混齡共居的銀髮宅,由靜宜大學與光田醫院攜手合作的「好好園館」,67間房規模從健康銀髮到青年住宿,還有具有居家照顧、復健中途功能,多元服務型態顛覆常見的經營法則,這是照護?養生?旅館?還是退休俱樂部?難以定位的經營新型態吸引本會秘書長劉茂彬與總幹事葉文娜前往好好園館一探究竟。

不是老人住宅  是來生活來交朋友
位在沙鹿打卡景點好好聚落內的「好好園館」佔地3600坪,進到園區,米白外牆六層樓建築大半是玻璃構面,像是大型的光盒子,搭配四周環境綠意,頗有離塵休閒之感。
「好好園館」館長紀金山教授在有大面書牆的寬敞咖啡廳迎接我們。這裡一磚一瓦從理念夢想到落成開幕,紀金山親力親為,「好好園館不是老人住宅」,紀金山開門見山為產品定調,「這是無障礙設計的『附服務通用住宅』,任何年齡層都可以入住」,他要打造的是「類家人」跨世代的青銀共住社區。
年近六十的紀金山是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他說這一代熟齡族普遍不想依賴子女,「揪一群好友老後共居、互相照顧」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這個想法很美好,但不切實際,大家一起變老時,生活上還是需要年輕人的照顧」。為讓這種新型態的混齡住宅更容易被了解,好好園館有短期體驗、會員制月租或年租,及終身住宅等三種不同方案,「我希望來到這裡的人,是來生活的、來交朋友,可以舒適的互動交流。」

來這裡小住  可以適度切換生活與心情
要達到交流互動目的,空間規劃是關鍵。紀金山採用「大公小私」概念,房間坪數不大,打開房門走出來就是寬敞的公共休閒區,「出門就能和鄰居聊天」,每個樓層都有小吧檯,居民可自行烹飪簡單料理、泡茶聚會。
好好園館3-5樓為無障礙設計通用合法旅館,提供銀髮會員短、中期住宿,可參與各種手作活動,也能當做全家大小度假基地;二樓空間設施提供短期生活不便、需要照顧者,如意外受傷或開刀需要復健休養者,由園方安排醫療或照顧服務;6樓為長租型的終身會員住宅。
未來成員若出現長照或醫療需求,由於園區每戶均屬獨立產權,因此可以比照一般住宅申請居家長照,也提供醫院接駁、短期陪病及亞急性照護等相關服務,股東之一的光田醫院車程只有五分鐘距離。目前好好居民年齡最大96歲、最年輕的56歲,也有短租復健者。

如家的生活感  熟悉老後要住的家
居民遊購休閒生活重心在一樓,設有里仁柑仔店、烘焙坊、桌球室、健身房、視聽電影院及酒館卡拉OK..等設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戶外生態農場「好好聚落」,則是手作工藝教室、可愛動物區,歩道、草地、池塘。對於老後共居環境紀金山想要的是如家的生活感。
「可是,如果能健康自在活動那住自己的家就好,為什麼要來住?」總幹事葉文娜提出心裡的疑惑。
「有研究老了再改變環境將會損失60%生活的幸福」,紀金山說,年齡愈大對新環境適應力愈低,一個完全沒有連結的地方,會讓人喪失動力。「大家在健康時青春結伴,熟悉未來老後要住的家,比等到需要時再去陌生的地方更能安心,這也是在宅老化的延伸」。

一個社會實驗  營運模式沒有前例
紀金山指出,比利時有一個針對需要重度照顧者的研究,發現一天中所需要的人力就是77分鐘,從而衍生出來的「23+1」照顧理念,代表著「一天24小時,23小時是生活,只有1小時是照顧。」這也是比利時的長照標準,「即使是需要重度照顧者也只要一天77分鐘,老後更需要的是生活品質和尊嚴,買不需要的服務價格很高」。
紀金山視好好園館是一個社會實驗,他定義自己在這場實驗中扮演「韌體」(firmware)角色,就是介於硬體(房子)和軟體(服務)中間的接合程式,他要把二十多年推動社區照護組織實証經驗、長照研究和好好園館營運經驗的全數寫進程式中,成為未來複製青銀共居宅的DNA藍本。「紀金山教授是集理論、實踐和行銷於一身的新創家」,秘書長劉茂彬如是說。
用生命影響生命  是一場社會運動
臺灣面臨超高齡社會,不管什麼類型的養生宅,「錢」和「經驗」是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無論在哪一個國家,機構照顧一直都要在營運需求和被照顧者需求中努力取得平衡。養老宅服務人力需求高,服務型態多元,但臺灣勞力不足、僱員不易,器材、耗材面臨通膨..等問題,經營成本高居不下,長久以來讓許多有心投入者望之卻步。
為解決上述問題,新型態的銀髮宅經營上結合不同服務的業者相互支援,例如與大學、長照合作社、生活坊合作,或空間與生活市集業者共享。
因應未來臺灣高齡獨居人口增加的需求,各類適合不同需求的老後照顧宅將出現更多選擇,好好園館作為臺灣老後混齡生活宅先行者,紀金山說:「這是未來老年生活的想像,是一場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社會運動。」

[ 延伸閱讀 ]
1. 《社區力點線面》/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https://ms-community.azurewebsites.net/spotlight20180715/
2. 《迎接超高齡:熟齡人生幸福提案》 / 周傳久
3.  銀光經濟   /約瑟夫.F.柯佛林 Joseph F. Coughlin PhD
4.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

圖說
1. 好好園館外牆採用大片玻璃窗與戶外大自然結和(圖/好好園館)
2. 迷你電影院
3. 一樓咖啡館也是書店
4. 餐廳三面採光通風明亮舒適
5. 踏出房間即是交誼廳,增加居民互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