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蔡總統 實現對醫界承諾
趙宗冠 唐雙鳳伉儷 鑽石婚家族聯展
未整合先爭奪 基層是輸家剖析「區域醫療整合計畫」
105年西醫院所宣導及督導考核
論人計酬脫離總額桎梏
銀髮閃閃 巴望長照整合妙丹
長照十年2.0版 基層醫師任重道遠
臺中醫院老人照護示範園區新建大樓 老人照護新里程碑
中榮高齡醫學中心 整合又創新 跨團隊全人照護
青春之泉難覓 失智症治療新趨勢 連續性優質照護
老人行動輔具 情境抉擇 銀髮族好幫腳
美國老年醫學 不只是讓老人看病吃藥
歐洲國家 翻轉思維 更強的預防性長照
日本長照 醫師公會協助推動
想念妳的愛 追逐妳的影子
我們家的超級媽咪
哪一個媽媽 不是仙女變的?
醫師從政 與生命格鬥本色
致命性癌症之免疫標靶治療
美國醫師的願望清單 行醫歲月 另類24大bucket list
林遠宏醫師以書明志 如林之然
追尋傷害孩子視力的源頭
空氣汙染 PM2.5增加肺癌風險
澄清醫院「敬義樓」開幕 四代傳承 追求突破與創新
謝謝提攜 續演人生大戲 接棒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有感
太極空手道社 開課囉!
相約在冬季 擁抱義大利
創造亞當的山谷
追憶廖黃幸子顧問如沐春風 永遠的溫柔力量
15公會 羽球高手齊聚
航向老年國度
 
歐洲國家 翻轉思維 更強的預防性長照
 
文 / 周傳久
 
作者簡介
 
公共電視記者,2002年起十數度前往歐洲,採訪北歐與荷蘭的老人照顧議題,追蹤有關社區照護報導,其製作的「丹麥長期照顧」系列報導,更於2013年獲得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急性醫療和長期照顧未來如何合作和接軌服務?許多人口老化國家每天都在思索。
 
在日本,發展以醫學中心為核心,以同心圓概念逐圈向外擴散,最後觸達各家戶。用這種概念規畫服務輸送。這也呼應連續型照顧原則。一方面大家不需要一有事全往大醫院擠,另一方面又能減少感控風險和交通支出與行動風險。有的同心圓甚至已經是醫療財團一條鞭來規畫這些服務。
 
歐洲國家 社區健康中心支援長照
 
北歐與荷蘭、奧地利等國有清楚的家庭醫師制度,搭配不斷精進的醫療保險與長期照顧保險,或者稅收照顧制度,所以不一定需要如日本以同心圓再規畫新的服務模式。但是不斷翻新社區健康中心來配合家庭醫師診療的後續治療活動。也避開全往大醫院擠的問題。但健康中心內做什麼以及如何支持在家照顧就很重要。
 
以上兩個系統除了思索急性與長期照顧,還有許多基礎條件已經長年存在而不會特別去考慮,可是台灣不見得都有。例如無障礙和友善在以上國家的社區沒這樣說,也沒去爭取什麼獎或認證,但早已是最基本的生活現況。至於如何他山之石,這是從幼稚園開始的基本素養,而高等學術機構還真有轉化研究,市場則有長照企管顧問公司投入。
 
政策擬定 應重視行動前的規畫  
 
台灣要為將來找答案,可以看別國,也需要調整,這個大家都知道。但什麼事看別國也不一定有用,有用的要怎麼調整?這種更下一步的反省規畫,就不是一兩個人或一兩個領域的人自己可以找得到最適切大眾的方式。我們有都市規劃,但大家知道民眾生活動線可預測性和一路安全的機會有多少?我們的醫療制度聚離家庭醫師制度很遙遠,很自由看病帶來無止境的資源浪費還可能製造更多的疾病風險。我們的文化對於照顧責任看起來是子女,實際上少子化加上家庭關係改變,過度提倡「拼經濟」,造成的保健無知和社會關係影響,都讓大家付上許多長期代價,而且越來越高。
 
我們許多政策擬定都是在排除或忽略或不夠重視以上處遇差異的情況下繼續前進。別人花在行動之前規畫的時間多,開放、平等、有安全感、有良好氛圍的討論後才找答案,然後一起執行。所以後來一再「怎會這樣?」的機會少。我們前端少數人快快決定或形式會議,或未能注意如何有效合作,導致每個政策出來總是有許多爭議或者花在彌補的代價快要高過原來執行的成本。
 
全人關懷 連續型預防的觀念
 
台灣在急性醫療經營多年有成,面對越來越大量的長照需求,出路在哪裡?或許借用醫療界的名詞「病識感」,先得想想以上的處遇敏感度。但是要釐清價值而正向共同的推演。如是這樣,可以來看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政策價值:我們希望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是賺得到客人的錢的優先?還是把所有人都看成一樣重要為底限?每個人對自己的健康責任的理解是什麼?這些不能「因簡報時間關係跳過去」,或者「大家有空自己再看一下」。理念要明確不能含糊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理念對應策略體系,軍事是如此,照顧也是如此。這會對應我們的衛生所和戶政事務所等等一起都有關。
 
連續預防:過去照顧多是幸福感,所以有連續型照顧。推動預防是片段或以疾病名為中心。未來應有「連續型預防」的觀念,老化不是病,我們要把從年輕和健康一路到安寧視為「連續型預防」發展。大家喜歡講「翻轉」,這就是翻轉。讓我們有新的視野和行動,並有所不為。不是要表面的健康中心,也不是閒置空間開發。而是從人的群體生活價值與實際行為發展合乎民情能讓大家「有感」一起配合的預防色彩更強的照顧方式。而且要越來越完整,全人關懷不能說假的。這麼多戰後嬰兒潮老了還健康,以職務再設計鼓勵工作更久來降低照顧負擔增加自主尊嚴如何?醫療人員要自許是教練!
 
國外長照職訓 須要一到三年之久
 
服務開發:讓我們想一個木桶是由好幾片木片等高構成。只要任何一片破損或打造木桶時不夠高而不能在頂端齊一,則外表看可以裝大量水的木桶其實不能裝那麼多,因為一直外流。健康的在地老化系統也是均衡的服務項目和輸送品質而來。以現況來看,足部預防性照顧和脫離大量鼻胃管恢復吞嚥和口腔衛生,就是諸多服務中我們相對其他國家較缺的。或者說,我們不應從其他國家才能找到該做什麼的答案,而是我們如何看生活品質,我們對老化過程預防醫學和預防性照顧的理解如何。
 
人員養成:台灣過去培養可觀的照顧人才,但急性醫療的照顧場所情境、互動關係、客戶生活目標、機構經營目標可能都有些不同。誰來引發急性醫療專業工作者有周全務實的省思轉化很重要。這不是表面化的進修小時簽章可以解決。長照中精熟流程、善用工具、應用所學以及具備遇見新問題的學習能力,是培養和鑑別訓練的好方向。但我們台灣除了小學中學,其他擔任教學工作是不需要教學法訓練的。
 
為什麼別的國家教醫護長照和職訓須要一到三年之久的教學訓練呢?另外,模擬醫療用於專科醫護技術考試,但長照還有更多需要涵養人性互動的事應該運用。不同領域和生活經驗背景的照顧者得能有效開放對話一起建構適合台灣的新知並用於工作。一同建構是重要的能力,也是為消耗資源止血和營造未來福祉的出路。沒有速效解方。二十二萬之多的外籍看護豈能長年在決策參與和人才培養之外?
 
創新服務  不同領域專長平等互動
 
回顧其他國家長照創新服務發展歷程,彼此肯定價值,平等開放互動,是基礎。有的國家醫院裡醫師和護理師以及物理治療師都是一樣的衣服,只有名牌小小的字顯出職務。但比名字小得多。我們也不必因為不同領域或者過去所學不足而成為問題改善停滯的理由。正如一位大提琴家有次告訴別人,「首先我是一個人,其次我是別人的父母,再接著我才是大提琴家」。同樣的,首先,我們是個人,其次,我們曾是別人的兒女親人,再來,我們才是開創服務的專業照顧者。這樣,原來是急性醫療領域還是不是醫療領域,都可對急性醫療怎樣和長照領域更好的協同有貢獻,找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