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盡全力協助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政策
會務報導-臺中市醫師公會第二會議室 驚喜中揭幕啟用
2018年度分區聯誼會 圓滿完成 轉診、醫療群整合和分級醫療議題提出報告和分享
分級醫療 一起動起來 基層診所做好準備 大醫院積極配合
臺中生技產業 區域聯盟團體戰 「中台灣微創醫材與智慧輔具聯盟平台」國際戰略分享
托老一條龍 幸福長照in臺中 長照2.0大改革,臺中10大創新作為
專訪九十四歲巫永德顧問 永綻初心 相依公會一甲子
白袍人生 無所不在的感動
19年前的槍擊案 居家醫療看見慈母的愛…… 癱瘓的白鴿 揮不動的翅膀 
二十年前的遺憾 最沉痛的一課
喜悲故事多 社會縮影在診間 
行醫三十年 相聚不是偶然
為病患吃素 驚危轉康復
我記得急救當天…… 每一位醫師和護士的臉孔 
甲狀腺切除 脖子無疤痕不再是夢
3D列印醫材 醫生也是科學家
趙宗冠彩繪 南印度六大世界遺產巡禮
恭喜我吧! 日子可以隨心所欲了
美國自助行 趕上櫻花季
臺中醫林跨歩100邀稿
綠島長泳 頓悟世間紛擾是多餘綠島長泳
高爾夫球賽成績
社區診所跟診 另一番風情
社區醫學 看見溫暖正能量 社區醫學見實習之旅 打開治病以外的視野
老街巡古 剔透化幻玻璃心 春景踏青 北埔竹南一日遊
 
專訪九十四歲巫永德顧問
永綻初心 相依公會一甲子

文/  陳倩姿   圖/  巫永德

身為醫師公會的會員,你曾經為更合理的制度或經營環境、為利益醫界或患者權益而向公會的會員大會或理監事會提過案?

 
公會提案達人  50 年來破百件
 
臺中市醫師公會就有這麼一位提案達人,50 年來他的提案破百,類型五花八門很難歸類,譬如在民國 70 年當理事長任內把門診掛號費從 5 元調升至20 元,這案子一路過關,最後由衛生署拍板定法,非醫療費用;另譬如說醫療法增編醫療法人,讓醫療院所得以轉為醫療財團法人和醫療社團法人,讓私人院所有一條永續經營的路可走;或是醫師公會全聯會應該爭取成為加入世界醫師會會員…等國際事務。

除了大案,他也管小案,例如最近公會理監事執行會務穿的會務背心要自掏腰包自己買單等。在他眼中案子無分大小,只有是否切中需要的差別,這位提案達人就是高齡 94 歲的巫永德顧問。

 

大家鑽巧門  讓他理事監事接著做

歷經省醫師公會和全聯會醫師公會理事,在臺中市醫師公會理監會服務超過五十年,巫永德深入研究各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嫻熟醫事法規和健康保險相關法令,是大家討論問題時不能缺少的諮詢對象。也因此,每一屆理監事總要想盡辦法把巫永德留在團隊裡。依醫師法規定理事或監事其連選連任者,只得連任一次。於是,大家鑽巧門,讓他理事任完再任監事,就這樣,他在常務理事和常務監事中換來換去。
細算下來,從公會第九屆擔任理監事開始,直到第廿五屆,共十七屆 51 年都留在公會團隊中,雖說民國 74 年之後即以顧問名義繼續留任,堪稱是臺中市醫師公會服務和貢獻最多的會員,也是公會的「鎮會寶典」。

民國 46 年元月,34 歲的巫永德離開服務醫崗位,帶著妻小來到臺中。那年,臺中市的人口 26 萬人,執業醫生不到 200 人,他選擇在最繁華的中區繼光街掛上「永德耳鼻喉科」招牌。那時,他只想顧好診所事業,從未料到會跨入醫界團體,而且緊緊相依一甲子從未離開。



一心為公會留才  理事長選舉一團和氣

深入公會服務的因緣是老友林敬義醫師牽起的線。「敬義仙是我台中二中、台大醫專到日本留學都是晚一屆的學弟」,當時林敬義是澄清醫院的院長,在醫界和政界擁有高人氣名望,他建議林敬義出來擔任理事長,林敬義提出條件「你當常務理事幫忙裡面,我負責外面」,就這樣他一頭進入公會核心。

臺中市醫師公會第十三屆(民國 70-73 年)巫永德接棒理事長,當時會員大約八百人,理事九位、監事三位,理事、監事只得連任一次為限,「後來我有建議全聯會,比照民意代表選舉可連選連任,因為要找有同時具有能力和意願的人實在有困難,但後來立法院只通過其連選連任者,不得超過二分之一」,他一心希望為公會留才語氣中有惋惜。他回憶,當年公會理事長產生也是由當屆理監事推薦下一任理監事人選,再選出理事長,通常是醫界具名望的人,大家有共識,選舉只是形式上, 大家說好就可以,公會一團和氣。



理事長的家  就是醫師公會的家

那年巫永德 58 歲,正值盛年,也同時具有省醫師公會和全聯會的理監事身分,在臺中市可說是「喊水會結凍」,位在繼光街診所對面的咖啡廳常是國事討論重地,他笑稱,在那裡曾經面談過好幾位衛生局高層人選。民國 71 年,臺中榮總相繼成立,當時大醫院有醫院協會,加入公會意願不高。原來早年醫師公會都是診所醫師擔任理事長,在沒有會館時代,理事長的家就是公會的家,面對大醫院院長,巫永德不卑不亢,拿出法規專業說服,若無當年他的努力和堅持讓大醫院也能齊心加入公會,也許今日也有可能是醫院和診所公會分治狀況。

他任內另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是統一了臺中市的勞保掛號費。30年前各醫院和診所掛號收費不一,「有些收也有沒收的,有些五元也有十元,我從醫藥費和掛號費比例算出合理數目 20 元,要求會員統一掛號費,並請診所提供同意書」他笑著說,當時只有一家沒有拿出來,在他放話要去拜訪後,就即刻拿出來了。「這好處是,一來不會以此為競爭,再者收入也不無小補」。二年後,台灣省公會決定推動收五十元掛號費,衛生署也同意認定這不是醫療費用。那時台灣社會正處於蓬勃向上時機,薪資節節上升,調整費用並未受到反對和抗議。現受制於衛生福利部和公交會,公會要再主導統一掛號費收取已是不可行的事了 !


台日情誼  與兵庫縣醫師會結姊妹會

任內和日本兵庫縣醫師會締結為姊妹會,成為臺灣第一個與日本結盟的縣市,也開啟了二會長達三十多年的情誼。為什麼會有這一段千里緣份 ? 還原當時情景,原來王金茂前署長是媒人,王金茂慶應大學老友藤森暢路校長牽線,兵庫縣醫師會中田富士男會長率團來訪,74 年 2 月順利和台灣結盟姊妹會之誼。
當時臺中市醫師公會在各界擁有聲望和實力,而兵庫縣副理事長也是耳鼻喉科醫師,王金茂前署長和胡惠德前省衛生處處長徵詢巫永德意見,邀請臺中市和兵庫縣醫師會結盟。「當時幾位會長日語都能溝通,後來的理事長林高德時有父親林敬義協助,廖仁理事長因為在日本求學語言暢通無礙,二會交往很熱絡。」921 地震,兵庫縣醫師會募得大量物資幫忙臺中市醫師公會地方救災。


為醫界做好事  促進藥害救濟法制化

每個人在工作之餘都會有和興趣結合的休閒活動,巫永德的嗜好獨樹一幟,他鑽研醫療保險法規及法律數十年不輟,加上年資深、記憶強,知古通今讓他成為臺灣醫界的法規寶典。他也善用知識學養,以提案方式改變現況,造福醫界和社會國家。

他指出,民國 89 年前台灣沒有醫療法,只有醫院及診所管理規則,「這一套是日本系統法律,但不齊全,只能邊走邊修補。」在參與未來醫療法制訂過程,他幾乎無役不與。民國 74 年農保開辦,由台灣省政府農民廳主辦,開辦之初由城仲模擔任召集人,巫永德則代表臺灣省醫師公會擔任監理委員會委員。以後至民國 105 年由內政部聘為農保爭議審議委員。

勞保雖然開辦很早,但是當時加保是個人意願,許多診所也因不想被管理沒加入特約診所,巫永德因為想了解保險而加入了勞保,從此深入日本醫療保險法規,成為台灣腳跨醫療和保險法規專家,在日後健保開辦上,他也從沒缺席,一邊風塵僕僕趕路、一邊也沒忘記藉由提案管道改善現況。其中最為他樂道的是在民國 89 年實施的藥害救濟法,當時他建議從藥物製造業者及輸入業者繳納之徵收金,用在藥物反應或打預防針發生狀況時補償並解決醫療糾紛,「一位在國家研究院的院長於全聯會開會時,特別當眾提出感謝,大家反應熱烈,都認為是為醫界做了好事。」他臉上掩不住得意的笑容。
 


不執著看得開  

總能找到解決好辦法巫永德的醫療正業更是傳奇,他 34 歲開業、70 歲後收掉診所改當服務醫師,繼續到仁愛綜合醫院看診至 92 歲。能同時做好這麼多事,歸功於有一副耐操的身體,他的抗老撇步很簡單,就是「看得開和運動」兩大法寶。

初中開始,柔道、空手道、游泳 .. 樣樣來,年輕時大量運動打下基礎維持,四、五十歲後打高爾夫球場、持續到七十幾歲,「這些運動前都需要預備體操,每天動一動習慣維持下來」,現在他每天做20 分鐘廣播 (RADIO) 體操,「簡單的動動」。

食物方面則不挑食,但是定時在上午 6:30 中午12:00 和下午 6:00,晚上就不再吃。額外的是每天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 ( 膳存 ),一瓣蒜頭或蕗蕎和一顆梅子!和早餐一起吃,數十年如一日。「精神尚要緊,看開啦 ! 鑽牛角尖也沒辦法,不要執著」,他認為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事就先放開,後面再想,總能找到好的辦法。



團結力量大  期勉年輕醫師參與公會

六十年歲月奉獻時間和心力服務公會,他不計較工作、成功不必在我的隨和個性而贏得專業尊重,他說自己因提案獲得贊同,在全國各地都有好朋友是最大的收獲。巫永德以專業獲得尊敬,對自己更是自律嚴謹,數十年來公會的理監事會幾乎都是第一個到場,留到會議結束才離開。他感嘆現在的狀況是「開會一半跑一半」,一直以來,他堅持理監事的開銷不要動用公費經費,直到今日臺中市醫師公會理監事聚餐費用有別於其他公會習慣,依然是自己買單。他期勉年輕醫師多參加公會,「只要是關心自己的利益、同仁的福利,就適合參加公會。」

今年四月的一個午后,臺中市醫師公會理監事會照例在下午五點召開,會議近尾聲,大家輕鬆討論本屆理監事的公務背心式樣及價格,就在主席裁示背心樣式及費用後,一個沈穩緩慢的聲音響起 :「我有意見…」,開口的人正是公會顧問巫永德,他認為公會的每一分錢都應該用在會員身上,在他提案下,公務背心費用全由使用者買單,沒人有異議。

臺中市醫師公會永遠的巫顧問,謹守著服務奉獻初心,數十年如一日。94 歲高齡,他每日閱讀吸收新知,面對快速變化的科技時代,他期勉後輩「地球村時代,目光要放遠放大,台灣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