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醫學發展 方能維護國民健康
二千個N95口罩 陸百個防護面罩 支援日本兵庫縣姐妹會
台灣很小不能包山包海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洪明奇:獨角獸策略,台灣新亮點文
醫材上限破功 要聽民眾聲音 政府已經定調「不再推動」 但醫療界依然感到不安
醫林短波
只論價格的健保制度, 讓台灣醫療團隊價值長期被忽略 醫材差額上限 不只暫緩 應停止
不定時炸彈 精障犯罪引信待拆
醫師觀點 精神鑑定 專科醫師沒那麼好騙 司法精神醫院設立目的、規模、任務和目標應謹慎釐清
檢察官觀點 強化精神鑑定 積極催生司法精神病院
法官觀點 鑑定結果 不會凌駕法律
後疫情時代應有的新思維
居家隔離 也可以隔空看診 醫院視訊診療第一線紀實
防疫翻轉學習 醫學院課程上雲端
醫學教育 因疫情顛覆授課框架
GULID REPORT 會務報導 45歲以下醫師 看過來!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1 瘟疫啟示錄 武漢肺炎教我的課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2 防疫有語病 基層診所無妄之災 Covid-19新冠肺炎抗疫所思所感—基層耳鼻喉科的心聲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3 驚心動魄 基層診所肉搏病毒 在不知敵軍面貌下抗戰 政府後勤支援是定海神針
疫情下的生活
欲為醫者 必先為人也
蛇與葫蘆 相遇在疫情
祝融無情 診所安裝住警器
青春版醫林 投資經緯 股海波濤 賺錢不忘樂趣 投資台灣股市,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青春版醫林 該唸研究所嗎? 年輕醫師 唸研究所的抉擇 為自己出征! 過來人的四個建議
尋山喫海 吟味米其林 長濱風土小旅行
疫後解悶 山海隱世仙境
夏戀
就是想要 痛快打一場球 2020年會員 桌球個人賽│成績揭曉
 
只論價格的健保制度, 讓台灣醫療團隊價值長期被忽略
醫材差額上限  不只暫緩 應停止

張延亙  臺中市醫師公會副秘書長
 
 
健保署經過一年半,共44場專家共擬會議後,於6月9日公布,將落實健保法第45條規定,將八大類共352項健保自付差額醫材,訂定收費上限,預計8月1日生效,未來還將會逐步擴大實施。
 
但此事卻引起醫界強力反彈,從醫院管理階層、專科醫學會、醫療勞動團體到基層診所,都齊聲猛轟。還掀起醫界後援會退群組潮,驚動蔡英文總統在臉書回應「收到不少醫界好友和病友的留言,請蘇貞昌院長特別注意這件事,會把政策調整好」。衛福部長陳時中緊急滅火,先是發表談話、6月13日並親自主持臨時協調會,最後仍擋不住壓力,宣布8月1日上路的新制,暫緩實施。
 
健保長期醫界剝削  引爆醫材上限怒火  
 
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共約一萬多項醫材,其中健保給付約佔7成,自費項目約2成6,僅有372項醫材屬於差額給付類別,即是健保局負擔部分費用,民眾自行付擔差額。健保署原本希望透過收費天花板的設定,為民眾的荷包把關,讓過去同醫材在不同醫療院所收費不一的「不合理」的現象,得到大幅改善。但是選擇在疫情剛剛得到舒緩的時機公布,事前的溝通與協調不足,終於在醫界引發怒火。
 
這次的醫材爭議,會何醫界會有如此劇烈的反應,主要還是醫界長期被健保剝削,總額給付之下,點值偏低,現在還要去干涉不屬於健保給付的差額負擔,醫界的忍讓,可說已經到了極致,自費醫材差額上限的制定,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按照健保署過去一貫步步進逼的做法,未來還會擴大實施,可能連病房費用上限差額,都會實施。醫界擔心的是,這次的「醫材事件」,可能只是下一波樽節措施的開始而已。
 
醫材差額設上限  恐抑制偏遠醫院發展
 
雖然健保法第45條明訂「本保險給付之特殊材料,保險人得訂定給付上限及保險醫事服務機構得收取差額之上限;屬於同功能類別之特殊材料,保險人得支付同一價格」,讓差額給付及上限之制定有法源依據。但是需不需要設定醫材差額上限,以及這樣做合不合理,卻非常值得討論。
 
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不斷有新的醫材推出,臨床醫師根據病人的需求,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為病人爭取最大的利益,本來就是醫師的職責,由於健保的經費有限,無法完全支付這些醫材費用,因此,健保署除了給付基本功能醫材之外,也容許醫療院所在病人同意下,選用功能較好的醫材,並向病人收取費用差額,因此有自費醫材差額的產生。 
 
醫材差額的費用,是由醫療院所考量每項醫材的成本、市場行情、本身的醫療能力去訂定。同樣的醫材,不同的醫院採購有不同的價差。大醫院的採購量大,成本比小醫院具有優勢,偏遠的醫院取得醫材成本,比起都會區的醫院更高,基於市場機制,每一家醫院的差額本來就不盡相同。健保署也設置「自費醫材比價網」,讓民眾上網查詢各醫療院所的價格。進一步去設定每項醫材差額的收費上限,這種作法並不合理,而且可能會抑制小醫院及偏遠地區醫院的發展。
 
醫療服務  病人重視醫療團隊口碑
 
此外,醫材不會自己裝到病人身上,必需透過醫療團隊的執行才會有治療效果,不同層級或不同風評的治療團隊,對病人的價值是絕對不同的,病人一定是願意付較高的價格,讓他們信任及口碑良好的醫療團隊,為他們進行治療。健保署只重視同功能應該同價格,卻忽略醫療團隊的價值,與不同醫院經營成本的差異。
 
另外,健保署認定的同功能,在專科醫師眼中,也不盡相同,醫療的分工非常精細,只有該科的從事專門醫療的專家,才瞭解這些醫材功能細微的差異。健保署的共擬會議,許多專家也反應並未被諮詢。這些所謂功能相同的醫材,就像同樣都是四輪的車子,都需要加油,都可以行走一般,然而,不同品牌的車子,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醫療服務也一樣,不同的醫療團隊,帶給病人的價值也完全不同。
 
健保以外的費用  健保署不應干涉
 
健保署既然已經給付基本的醫材費用,病人也可以在不須自費的情形下,得到基本的治療。弱勢族群或沒有商業保險的民眾,也可以因此得到基本的醫療,就如同政府應該解決民眾居住的需求,不是讓每個人都去住豪宅,有人要住大一點的房子,要裝潢美觀,那就不是政府的責任的。高價醫材的選用也是如此,因此差額負擔方面,既然健保署不給付,應該尊重市場機制,讓供需去決定價格即可。何況,健保部分給付的金額,常常只佔醫材價格的一小部分,讓這一小部分,來決定大部分的差額負擔,也非常不合理。例如由健保只給付2744元部分負擔的人工水晶體,卻要因此決定7~8萬的差額負擔的人工水晶體。
 
病人本來就可以透過「自費醫材比價網」來了解市場價格,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信任的醫療團隊,如同每一家飯店價格不一,本來就很正常。醫院也不是要訂多少就能訂多少,需要參考市場行情,透過供需原則來定價。一旦實施差額價格上限,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超出價格上限,好的醫材逐漸退出台灣市場,低於價格上限,便宜的醫材,因為沒有比較標準,自然訂到價格上限。
 
這也是醫界最擔心的部分,醫材差額上限的制定,會讓病人沒有好的醫材可以使用。有一天大家都可能會變成病人,需要使用好的醫材,但是卻沒有廠商願意引進,因為超過天花板價格的醫材永遠不會進入台灣。醫界之所以反對醫材差額上限的制定,絕對不是僅為自己的利益發聲,而是為長遠的醫療發展著想,希望為台灣留下好的醫材,造福病人。想像一下,NBA或中華職棒的球星,如果也訂定的薪資收入上限,還會有人去看球賽嗎?
 
剝奪醫療院所微薄利潤  獨厚商業保險公司
 
由於國人普遍具有風險意識,同時對健保提供的基本醫療並不滿足,醫療保險已經成為民眾普遍擁有的保險之一,以備在生病就醫時,能夠幫忙負擔健保以外其他的費用。當病人採用自費醫療或差價醫材時,決大部分由醫療保險負擔,需要自己負擔的比例並不高。
 
健保署基於看緊民眾荷包的好意,制定醫材差額上限,事實上是剝奪醫療提供者的微薄利潤,偷偷挪移到保險公司應該負擔的醫療理賠之中,現今國內醫院經營非常困難,大部分的醫學中心,醫療營收皆呈現赤字,需要靠停車場和美食街的收入,來彌補醫療虧損。不了解為何健保署不照顧具有「夥伴關係」的醫療提供者,反而獨厚保險公司,這種邏輯真的令人想不通。
 
抹煞醫界辛勞抗疫  阻礙醫療發展
 
每一任衛福部長在醫界面前,都一再表達:國內醫療與健保能有如此卓越的成果,都是建立在所有醫療人員的辛勞與犧牲的基礎上。一般民眾也都知道台灣醫療「俗擱大碗」的程度舉世無雙。可是醫界不僅沒有因此受到肯定與尊重,得到應有的回報,健保署的各種管控措施只是一再壓縮醫界的生存空間,現在卻連健保給付以外、病人自選的差額醫材訂價空間也要剝奪,當然令醫界感到心寒。
 
長久以來,健保署只看到短期的費用管控,不管長期的醫療發展,因此造成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這些都是發生在費用被嚴格管制的重要科別。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也是這些第一線的醫療人員重症科別,民眾也都給予高度的肯定,沒想到,疫情方歇,得到的竟是健保署進一步的管控措施,確實讓醫界感到健保署在過河拆橋,利用完了,馬上可以丟在一邊。
 
年輕醫師非常焦慮  危機感很重
 
醫材是全世界通用的商品,價格有其全球的市場機制,違背市場自由經濟的結果,常常需付出更大的代價,醫界希望為台灣留下好的醫材,不希望劣幣驅逐良幣,因此反對差額上限的制定。同時也希望,醫材差額上限不只是暫緩實施,延後檢討而已,該停止就要停止,以免阻礙醫療的發展。
 
另外,這次的醫材爭議,年輕一代的醫師都感到非常焦慮,危機感很重,他們的聲音,也應該被重視,因為這些攸關他們的未來。如果下一代的醫師,大部分都不相信健保署,對健保政策非常反感與厭惡,都想遠離健保醫療,相信也不是民眾之福。畢竟,大家以後都要靠這些年輕的醫師來照顧,也希望那時還有好的醫材與好的藥物,可以治療台灣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