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醫學發展 方能維護國民健康
二千個N95口罩 陸百個防護面罩 支援日本兵庫縣姐妹會
台灣很小不能包山包海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洪明奇:獨角獸策略,台灣新亮點文
醫材上限破功 要聽民眾聲音 政府已經定調「不再推動」 但醫療界依然感到不安
醫林短波
只論價格的健保制度, 讓台灣醫療團隊價值長期被忽略 醫材差額上限 不只暫緩 應停止
不定時炸彈 精障犯罪引信待拆
醫師觀點 精神鑑定 專科醫師沒那麼好騙 司法精神醫院設立目的、規模、任務和目標應謹慎釐清
檢察官觀點 強化精神鑑定 積極催生司法精神病院
法官觀點 鑑定結果 不會凌駕法律
後疫情時代應有的新思維
居家隔離 也可以隔空看診 醫院視訊診療第一線紀實
防疫翻轉學習 醫學院課程上雲端
醫學教育 因疫情顛覆授課框架
GULID REPORT 會務報導 45歲以下醫師 看過來!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1 瘟疫啟示錄 武漢肺炎教我的課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2 防疫有語病 基層診所無妄之災 Covid-19新冠肺炎抗疫所思所感—基層耳鼻喉科的心聲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3 驚心動魄 基層診所肉搏病毒 在不知敵軍面貌下抗戰 政府後勤支援是定海神針
疫情下的生活
欲為醫者 必先為人也
蛇與葫蘆 相遇在疫情
祝融無情 診所安裝住警器
青春版醫林 投資經緯 股海波濤 賺錢不忘樂趣 投資台灣股市,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
青春版醫林 該唸研究所嗎? 年輕醫師 唸研究所的抉擇 為自己出征! 過來人的四個建議
尋山喫海 吟味米其林 長濱風土小旅行
疫後解悶 山海隱世仙境
夏戀
就是想要 痛快打一場球 2020年會員 桌球個人賽│成績揭曉
 
基層診所百日戰疫回顧~2

防疫有語病 
基層診所無妄之災
Covid-19新冠肺炎抗疫所思所感—基層耳鼻喉科的心聲

文 / 鄭元凱  臺中市醫師公會監事
鄭元凱耳鼻喉科診所
 
2020/05/13,疾管署CDC統計:上呼吸道感染門診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60%,類流感門診人次少72%,腹瀉門診人次少34%,總門診人次只少17%。難怪兒科、ENT及家醫科,唉唉叫⋯」以上引用自參加市府衛生防疫會議長官的敘述。因為疫情的影響,健保報表顯示受害最深的科別依序是耳鼻喉科、兒科及復健科;但有許多基層開業科別,反而因為疫情的關係,業績成長。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可以做得更好更全面
 
基層醫療開業的11個科別,原本就有各自的開業條件與環境,還有業務上所謂的「淡季」與「旺季」差別,這些都無可厚非,時間久了自然也就了然於胸了。但是遇到「新冠肺炎」,這個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百多年以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全世界人類的生命健康及財產造成最大威脅的「飛沫、接觸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呼吸道科別」所受到的衝擊自然是最大且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責任範圍最直接、最危險性,當然在防疫作戰當中其重要性也最高!如果這個防線沒有守住,台灣有可能會倒,即衍生出大規模社區感染。
 
我一直是覺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可以做得更好、更專業、更全面!具體來說可以分成幾個層面。第一、在中央,雖然有資訊集中的優勢,但是不一定看得到周邊更廣大地區的細節與差異。第二、在高層,同上述一樣,雖然有絕對至高的行政命令裁量權,不一定能察覺基層、第一線最實際的問題。第三、就是「不同專業別」的差異!
 
中央與地方不同調  公權力喪失部分信心
 
對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籌全國防疫工作,自然是千辛萬苦、功不可沒。但是一路走來,令我感覺驚心動魄或不可思議的地方有好幾點。第一,宣布「進入醫療院所必須嚴守戴口罩」的時機太晚。由於醫療院所的員工幾乎都會戴口罩,所以嚴格要求進入醫療院所的「病患」都必須戴口罩至關重要。因為如果人人在容易疾病傳播的醫療院所內都戴口罩,彼此之間要相互傳染的機率會迅速地掉到極低,這是最有效的防疫作為之一。
 
第二,宣布「國門全面封鎖」的時機太慢。病毒傳播無國界,今天並不是只有從中國武漢來的人可以傳播新冠病毒,從日本、歐美等來的人都可以傳播!中心到3月19號才宣布封鎖,之後又因應大家的質疑而向前追加兩週的時間,這都表示決策太晚,但已徒增國人的困擾,並種下種種民眾過度恐慌的前因。第三,好不容易已經做對的行政命令,竟有選擇性的執法。像有的民眾不服從相關單位的規勸,做好居家隔離檢疫,原本已訂定的罰則卻不能落實。除造成中央與地方的不同調,也讓民眾對公權力喪失部分的信心。
 
防疫面與經濟面  要取得最佳平衡點
 
第四、同樣地,好不容易已經穩定下來的疫情,在可以預見的清明連續假期前,就有許多專家對中央提出建言要有所作為,結果竟然是在假期快結束前,採用細胞簡訊,大動作展現實力。這種「過與不及」同時實行,其實折損中心的威信。第五,同樣是中央單位的國防部與衛福部,對疫情的態度竟然能夠南轅北轍。4/17週六中午的防疫記者會都還宣布沒事,但是其實已經有事了。清水耳鼻喉科周醫師已經通報一例篩檢,結果當天便確診、收治住院,並連夜召回七八百名敦睦艦隊士官兵,後來有36人確診。試想,如果讓這些士兵假期結束後又還返回部隊,後果將不堪設想。
 
經過這幾番周折,其實我們的疫情在四月底就結束了,但是恐慌整整又多延續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對於許多產業的打擊有的是致命性的。對基層耳鼻喉科診所更是讓業績掉六成!也就是開門營業就賠錢。誠如許多專家學者所言,如何能夠在「防疫面」與「經濟面」取得最佳的平衡點,這個政府的防疫工作才是最高明的!當然,要達成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對許多國家而言,甚至是非常困難!但對台灣來說,這其實不會太難。台灣醫療體系的軟硬體,其廣度跟深度都是世界級的資優生!
 
沒事不要到醫療院所  不夠專業跟嚴謹
 
基層醫療在這次防疫大作戰當中其實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上述敦睦艦隊事件外,台灣第一例死亡病例,白牌計程車司機,也是由彰化耳鼻喉科蔡醫師通報而爆發出來。從健保署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在大量出國民眾返國後,因上呼吸道相關疾病需就醫求診時,就有超過七成的病人是到基層診所求助,這個驚人數據說明基層醫療的重要,但同時也提示:中央高層對地方基層的了解與支持「不可能完全到位」。
 
有呼吸道相關症狀的病人會就診的科別,最重要的便是耳鼻喉科,其次是小兒科及相關內科。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最早喊出「沒事不要到醫療院所」時,雖然看似口語通俗化,希望病人減少不必要的就醫以免造成院內或群聚感染;但這句話的「語病」其實還代表著「不夠專業跟嚴謹」!因為沒事不要看去醫療院所,某種程度上就好像告訴病人「沒事不要生病」或「不舒服的時候,不要照著原先就醫的模式去處理醫療問題。您就自己解決,自己看著辦吧!」。
 
我覺得比較嚴謹跟專業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告訴病人如何落實分級醫療,並貫徹「戴口罩」與「勤洗手」。一味讓該看病的病人不敢去正確的地方看正確的醫師,除了徒增病人的恐慌,又不能解決自己的醫療問題外,原本附帶會從專業醫師那邊得到更正確防疫觀念的機會,同時也不復存在。
 
過敏性鼻炎患者  很難不摸眼口鼻  
 
再提一下剛剛第三點,所謂「專業別的差異」。眾所周知,防疫最重要便是「戴口罩」及「常洗手」。有戴口罩與勤洗手就一定可以降低感染嗎?是的,但是先決條件還有:「盡量不要摸你的眼、口、鼻(或者說是不要觸碰臉部)!」這點至關重要,否則您戴口罩跟常洗手通通是沒有用的!但請問「什麼人會常常觸碰自己的眼口鼻」呢?那當然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過敏性疾病最常見的族群就是「過敏性鼻炎」!這是耳鼻喉科開業醫師最重要執業的範圍,也是幫助病人防疫最重要的工作!但是我自始至終沒有從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專家口中聽到這一點,感覺非常的失望。難道「感染」跟「免疫」就一定對立嗎?
 
歷史總會一再重演,重點是「可以從歷史中學到什麼?改善自身的哪裡?將來面對重演的歷史時能如何趨吉避凶?」。對抗SARS-CoV-2,類似SARS跟流感這類「飛沫呼吸道傳染疾病」病毒,其實原則並沒有想像那麼複雜與困難,除了長久以來最重要的「戴口罩」與「勤洗手」外,還要「控制過敏」!至於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也常被提及的「保持社交距離」也盡量配合;但個人覺得這點比較其次,因為在人口密集的國家或城市當中並不是完全恰當或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