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毒素 環境荷爾蒙無孔不入
滿地食安地雷 踩到炸開傷身體
無麩質飲食 真相探索
有機人生 物質與心靈的大圓滿
合樸農學市集 人與食物的親密交流
醫界寵辱不驚
「醫糾法」草案立法 可能一切歸零
前列腺癌病人 服用六味地黃丸的研究
下背痛 有時不在起源處而在路徑上(上)
腫瘤基因 偵測科技日新月異
質子治癌 不再談放射治療而色變
免疫力升高 身體不見得更健康 如何與病患討論免疫力提升問題
MERS傳播方式 不會只偏好大醫院
甲狀腺癌 女性是男性的三倍
恐怖隨機殺人 社會命運的特殊人格
醫師救人,誰來救醫師? 過勞死頻傳 催生台灣醫療勞動人權
馬拉松 一步一痛的新境界
馬拉松 在挑戰中感受忘我禪境
一把壺像一個人 有閱歷還有故事
圓點藝術 草間彌生的夢我所夢
在那哈德遜河畔
參觀奇美博物館 暫時忘掉工作
七十週年慶桌球錦標賽
七十週年慶高爾夫球錦標賽
八仙塵爆傷患轉送臺中搶救
徐永年 要做明顯且有感的事
堅守醫療崗位七十載 廖泉生 斯人典範永留存
賀衛福部臺中醫院李孟智院長
 
滿地食安地雷  踩到炸開傷身體
 
食物的選擇
與疾病發生有關聯性
多吃天然食物
避免踩到食安地雷
 
 
文 / 顏宗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
不斷被媒體一一披露的食安新聞,讓國人漸漸了解,食物的選擇與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要如何吃得健康,並避免踩到食安地雷,是值得大家共同關心的切身議題。
 
健康飲食  減少慢性疾症的發生
 
目前已知經由健康的飲食控制及不抽煙不喝酒,可降低約70%的癌症及慢性疾病發生率。因此,本文介紹幾種飲食方法及烹調方式,提醒民眾如何吃才能減少慢性疾症的發生率:
一、 適當的熱量及蛋白質攝取,有助於癌症、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
二、 經由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補充葉酸、纖維素、維生素及抗氧化物,有助於預防癌症、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
三、 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脂肪及紅肉 (>70 g/day),會增加罹患心臟血管疾病、乳癌、大腸癌與前列腺癌的風險。
四、 長期大量吃醃漬類食物有致癌疑慮,研究指出從孩童時期開始長期吃鹹魚、豆腐乳、鹹蛋等食物,長大後罹患鼻咽癌的機率較高。
五、 高溫調理如燒烤、煙燻、油炸、大火快炒皆會導致食物中致癌物質的產生,不可不慎。
六、 酒精的過量攝取會增加腦神經、肝、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口腔、食道、大腸及乳房癌症的發生率。
 
高溫烹調越長  致癌物質越多
 
 一般而言,凡是超過100℃以上的高溫烹調方式如油炸、油煎、大火快炒或燒烤等,會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產生危害人體的致癌化學成分,維生素及礦物質也會因高溫而流失,產生食物高溫劣敗的現象。高溫烹調的時間越長,產生有害的致癌物質會越多,尤其是焦黑的部份毒素最多,因此建議民眾,少吃食物焦黑的部分。高溫烹調食物時,因油脂加熱會有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的煙霧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為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第二級致癌物(2B),因此建議民眾烹調食物時,須打開抽油煙機,以減少罹患肺腺癌的機率。
 
選購肉品  注意農產品履歷標章
 
 牛、羊、豬、雞、魚、豆類等蛋白質類食物經過高溫烹調後會產生高濃度的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世界衛生組織將異環胺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B),動物實驗顯示長期大量暴露於異環胺會增加大腸癌、乳癌等癌症的發生率。
 
 牛豬羊雞等肉品中可能殘留抗生素、環境荷爾蒙;海產類可能會有殘留的金屬、殺菌劑、除藻劑或抗生素,建議民眾選購這些產品最好認明有臺灣優良農產品(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 CAS)或產銷履歷農產品(Trace Agriculture Product, TAP)標章。另外,建議民眾少吃肥肉、雞鴨皮、雞屁股、雞脖子、內臟等易累積藥物及環境毒素的軟組織。
 
炸烤肉類  設法降低異環胺
 
為了降低炸烤肉類中的異環胺濃度,有幾種食物處理方式可供參考:
1. 肉類先以大蒜、洋蔥醃泡隔夜,分別約可減少31.2%及28.6%以上的異環胺,若加入橄欖油一起醃泡則可再降低90%異環胺(J Agric Food Chem 2007)。
2. 肉類事先以紅酒浸泡6小時以上,則可減少40%異環胺(J Agric Food Chem 2008)。
3. 肉類若先以啤酒浸泡6小時以上,則可減少88%異環胺(J Agric Food Chem 2008)。
 
深海大型魚  容易殘留甲基汞
 
 多吃魚有助於心臟血管及腎臟疾病的防治,研究顯示多吃海魚的人得到乳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大腸癌的機率較低。這些可能與魚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有關。但要注意的是,鯨、鯊、旗魚、鮪魚等深海大型魚容易殘留甲基汞,甲基汞具有神經毒性,長期大量暴露可能會影響孩童的大腦智力發展,嬰幼兒及孕婦都不宜大量食用,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小型魚類來取代大型且瀕危的魚種。
 
澱粉食品  高溫油炸產生致癌物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警告澱粉類食品經過高溫油炸,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世界衛生組織亦將丙烯醯胺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A),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長期大量暴露於丙烯醯胺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丙烯醯胺也有神經和生殖毒性。為了減少暴露於丙烯醯胺,有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一、調整飲食習慣,少吃高溫油炸食品(如油條、薯條及洋芋片),改以清蒸或水煮的健康烹飪方式。
二、不要將油炸食物切得過薄,也避免將油溫燒得過高,或者油炸時間過久。
三、炸或烤食物時,建議烹調至表面金色即可,避免過度烹調至棕色,因為顏色愈深代表丙烯醯胺含量愈多。
四、食品在炸烤前避免沾上糖粉或糖漿,以減少丙烯醯胺的產生。
五、馬鈴薯最好是儲存於略高於8℃的陰涼處,並且先煮熟或切塊泡在水中,再進行烹調,也可以減少丙烯醯胺的產生。
 
黃麴毒素  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
 
 建議不要一次購買大量食品,因為食材若未適當保存可能會有微生物汙染的問題,會影響身體健康。食物在溫暖潮濕地區,容易引起黴菌污染,舉例來說黃麴毒素(Aflatoxin)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第一級致癌物,會抑制免疫力,引起肝炎,可使肝細胞突變成癌細胞,若有酒精或病毒性肝炎的促進,則會大大增加罹患惡性肝癌的風險。
 
 黃麴毒素黴菌最佳生長環境為相對溼度85%及溫度28 ℃以上,溫度12℃以下雖會長黴,但不會產生毒素。因此花生,花生醬等相關製品須放置冰箱冷藏,以避免被黃麴毒素的污染。另外,咖啡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若不當保存,常受到赭麴黴菌污染,產生赭麴毒素(Ochratoxin)。世界衛生組織將赭麴毒素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B),赭麴毒素亦會增加癌症發生率,並引起腎臟疾病、尿毒症、也可能造成婦女流產及畸形兒產生。赭麴毒素黴菌最佳生長環境為相對溼度18.5%及溫度25℃以上,低溫保存時則不會產生毒素。因此建議民眾最好將咖啡豆或咖啡粉保存在冰箱中,以避免赭麴毒素汙染。
 
 咖啡若不當保存,常受到赭麴黴菌污染,產生赭麴毒素(Ochratoxin)。世界衛生組織將赭麴毒素列為第二級致癌物(2B),最好將咖啡豆或咖啡粉保存在冰箱中。
 
加工肉品  含致癌亞硝酸鹽
 
 加工肉品(如烤香腸、臘肉、火腿、熱狗、培根等)受到許多民眾的青睞,但這些食品都含有防腐劑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經高溫調理後會有亞硝胺產生,此外,鹽醃的鹹魚、肉類及醃漬物如鹹蛋、豆腐乳、豆辦醬等也含有亞硝胺。亞硝胺為強烈致癌物質,其不同的化合物成分分別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或第二級致癌物,亞硝胺與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孩童血癌及鼻咽癌的發生有關。
 
 為了避免亞硝胺的暴露,建議最好能配合新鮮蔬果或綠茶一起食用,另外,含亞硝酸鹽食品最好不要與富含胺類的魷魚、秋刀魚、干貝、鱈魚等海鮮同時食用,以避免大量的亞硝胺合成。另外,乳酸飲料如養樂多、優酪乳、可爾必思等會增加亞硝胺的形成,最好避免與加工肉品同時食用。
 
蔬果食用前  清洗去除農藥殘留
 
 從賣場購買的蔬菜水果,可能會因農藥的不當使用,造成農藥殘留,因此購買的蔬果在食用前須確實的清洗。去除農藥殘留最好的方法是將蔬果浸泡在滿水的盆子,維持流動清水洗15分鐘以上,若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再以軟毛刷清洗,並將凹陷的蒂頭或葉菜類接近根部的莖切除,即可將農藥殘留降至最低。坊間流傳的撇步如使用鹽水,蔬果洗潔劑,小蘇打,洗米水等來清除殘留農藥,其效果皆不如流動清水來得好。
 
多吃天然食物  少吃加工食品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是保健養生的不滅定律,也是已故俠醫林杰樑教授經常叮嚀國人的一句話。雖然食品添加物有其存在的必要,衛生福利部也訂出了17類,共約800種的合法添加物,但是過去衛生主管機關稽查時,還是發現有少數業者違法過量使用食品添加物,或違法添加未被核准的化合物,甚至擅自使用工業等級的添加物來替代食品等級。民眾若長期大量暴露於黑心食品,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身體傷害,因此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才可以避免踩到食安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