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毒素 環境荷爾蒙無孔不入
滿地食安地雷 踩到炸開傷身體
無麩質飲食 真相探索
有機人生 物質與心靈的大圓滿
合樸農學市集 人與食物的親密交流
醫界寵辱不驚
「醫糾法」草案立法 可能一切歸零
前列腺癌病人 服用六味地黃丸的研究
下背痛 有時不在起源處而在路徑上(上)
腫瘤基因 偵測科技日新月異
質子治癌 不再談放射治療而色變
免疫力升高 身體不見得更健康 如何與病患討論免疫力提升問題
MERS傳播方式 不會只偏好大醫院
甲狀腺癌 女性是男性的三倍
恐怖隨機殺人 社會命運的特殊人格
醫師救人,誰來救醫師? 過勞死頻傳 催生台灣醫療勞動人權
馬拉松 一步一痛的新境界
馬拉松 在挑戰中感受忘我禪境
一把壺像一個人 有閱歷還有故事
圓點藝術 草間彌生的夢我所夢
在那哈德遜河畔
參觀奇美博物館 暫時忘掉工作
七十週年慶桌球錦標賽
七十週年慶高爾夫球錦標賽
八仙塵爆傷患轉送臺中搶救
徐永年 要做明顯且有感的事
堅守醫療崗位七十載 廖泉生 斯人典範永留存
賀衛福部臺中醫院李孟智院長
 
醫師救人,誰來救醫師?過勞死頻傳  催生台灣醫療勞動人權
 
藥師,像發藥機械人
護理師,宛如戰鬥陀螺
醫師,因工時長過勞發病
一起省思台灣的過勞法令
 
文 / 蔡秀男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

法律碩士
 
 近年來,有關工作壓力與超時過勞等議題,逐漸受國內社會與醫療公衛界重視,「醫護過勞,病安不保!」,「醫師過勞死」等「臺灣醫療勞動人權改革」的議題也不斷躍上新聞版面,如成大醫院林彥廷醫師過勞猝死案、奇美醫院蔡伯羌醫師過勞職傷案、長庚醫院張皓程醫師過勞腦傷案等。
 
臺灣第一起醫生過勞死勝訴
 
 甚麼是過勞?甚麼是過勞死?過勞之認定與職災保障為何?值得醫師個人與醫院管理者加以重視。
 
 回顧醫師過勞訴訟之指標案例,2009年4月,擔任奇美醫院住院醫生四年、三十五歲的蔡伯羌醫師在開刀房突然昏倒,被送進加護病房急救。急救後雖然平安甦醒。但蔡伯羌卻因腦傷,無法繼續擔任醫師工作,之後也由勞保局認定為職災。經過五年多的訴訟,一月八日二審宣判,確認醫院過失責任並判賠七百八十萬元,成為臺灣第一起醫生過勞要求救濟勝訴的案例。
 
 蔡伯羌在出事前六個月,平均每月超時工作八十四小時,已超過職災診斷認定中「發病日往前推算二至六個月,每月加班累計超過八十小時」的標準。
 
爭取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
 
 本案在二○一一年底一審判決敗訴,理由是「醫生並非勞基法所稱之勞工,因此不受勞基法工時限定規範」,難以認定奇美醫院在醫生超時過勞上有過失,駁回告訴。判決一出,外界譁然。
 
 之後,臺灣人權促進會、工作傷害受害者協會、臺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等團體為蔡伯羌開記者會,呼籲外界正視醫生過勞與支持爭取納入《勞基法》,民眾到法庭關心審判進度。法學學者也提供不少法律見解。纏訟五年,二審判決,確認醫院過失責任並判賠七百八十萬元,成為臺灣第一起醫生過勞要求救濟勝訴的案例,判決將成為往後的醫師職災訴訟的指標案例,確立了醫院必須擔負醫生職災的責任。
 
過勞是長期工作壓力下的結果
 
 過勞之定義為何?「過勞」(burn-out)指的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乃是長期處在高度心理壓力之下的壓力反應。過勞的症狀與成因複雜,多數研究認為過勞是長期暴露於工作壓力下的結果。過勞與工作壓力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所謂「過勞」、「過勞猝死」、及找不出特殊病因的「慢性疲勞症」,已是極受重視的職業健康問題。
 
 在過勞死的定義上,並非單純醫學上的診斷名詞,顧名思義為因為疲勞過度而猝死。1990年,TetsunojoUehata在國際勞工組織(ILO,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發表對於過勞死(Karoshi)的定義:有害心理健康的持續工作,打亂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節奏,從而導致體內疲勞積蓄及長期勞累過度,持續超時工作狀態伴隨原有高血壓或動脈血管硬化的惡化,最後導致致命性崩潰衰竭而死。
 
勞動基準法規定的合法工時
 
 在工時的法令規範上,依勞動基準法第30條第1項規定,勞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2週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84小時。每日正常工時加上延長工時,合計不得超過12小時。另延長工作時數,一個月不得超過46小時。
 
工作負荷過勞 認定標準

在過勞的認定上,依「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外傷導致者除外)之認定參考指引」,認定工作負荷有三種標準如下:
 
1、長期工作過重:
  (1)發病前1個月,加班超過92小時。
  (2)發病前2到6個月,月平均加班72小時。
  (3)發病前1到6個月,月平均加班超過37小時。
   
2、短期工作過重:
  (1)發病前1天工作時間過長。
  (2)前1週常態性工時過長。
  (3)工作型態與負荷造成精神緊張。
   
3、異常事件:
  (1)突發性極度緊張、驚嚇、恐懼等。
  (2)對身體造成突發或難以預測的強烈負荷。
  (3)急遽且顯著的環境變動。
 
勞保局尚無職業精神疾病案例認定
 
 針對職業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問題,日本在 1961 年即頒布了認定基準,之後經歷數次修訂,逐步放寬有關「工作負荷過重」的定義。
 
 臺灣在 1991 年即頒布心腦血管疾病的職業病認定參考指引(2010/12/17 修訂為「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考指引」),但一直遲至2006 年臺灣才真正有心腦血管案例通過勞保的職業病認定,
 
 在工作壓力引起的精神疾病方面,日本為了因應日益增加的「過勞憂鬱」、「過勞自殺」認定爭議,於 1999 年頒布了職業精神疾病認定指引。
 
 勞委會於 2008 年修訂勞保職業病種類表,將工作中遭受嚴重身體傷害(physical injury) 之後所發生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列入職業病種類表;並於 2009 年 11 月 9 日修訂勞保規定,將職業精神疾病(包括憂鬱症)納入給付範圍,並隨即頒布引用自日本的職業精神疾病認定指引。但勞保局至今尚未認定任何職業精神疾病案例。
 
責任制的迷思導致醫護過勞
 
 有關臺灣醫療勞動人權改革史,回顧2011年,實習醫師之死,學弟在成大疑似過勞死往生了,醫學生發動了醫療制度改革省思(臺灣醫療勞動人權運動元年),我的同事在醫院過勞倒下了,護理師過勞死頻傳,自殺,血汗、大逃亡,佔據了媒體版面。
 
 我開始有了疑問,任勞任怨,醫護過勞,一切犧牲為病人,身體搞壞了,對得起家人嗎?過勞死了對得起我的老婆小孩嗎?忙中有錯對得起病人嗎?過勞害了病人,醫護被告害了自己,病人與醫護都是受害者吧?
 
 我們的醫護教育與醫療制度默許無止盡的過勞?這樣符合病人安全與勞動人權嗎?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後來我去學習了法律,開始了解了何謂人權法制,從高雄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畢業,到考進臺大法律博士班,這樣的疑問,一直反覆激發我的省思。
 
 「責任制」的迷思?臺灣血汗健保下,醫護普遍過度勞動,基層醫師護士、醫事人員,都很有「責任感」,為了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醫院評鑑操到過勞,一定要自命不凡被套入排除醫護勞動人權的「責任制」?
 
醫師過勞死病患也哀泣
 
 那時,沒有人知道,什麼是「醫療勞動人權」?什麼是「合理勞動工作時間」?那時,沒有人在談「過勞死」,那是,我學習了法律以後,才意識到的概念,勞動人權,平等權,應該是普世價值。
 
 從此以後,我開始關注醫療勞動人權議題,2011年5月18日,在蘋果日報發表了第一篇文章:《請雙英提出像樣的醫療白皮書》,描寫了當時一連串的醫療勞動安全事件:2011年4月起,多家醫院被醫改會點名為「血汗醫院」,藥師像發藥機械人,護理師宛如戰鬥陀螺;有住院醫師因工時長疑似過勞發病,認不得家人;也提到了母校學弟,實習值班時猝死,卻沒有一般勞工應有的保障,沒有職災補助也沒有勞保。
 
 2011年7月,我又見證了醫師同事過勞死,親眼目睹了同事,也是骨科名醫的急救現場,當時病患哀泣著:「我的醫生就這麼死了?我以後怎麼辦?」
此後,我開始用臉書,寫了第一篇的網誌,《英雄倒臥,生命倒數》,《祥雲野鶴去,麟鳳顯英靈,古道照顏色!》,開始想了一些問題,為什麼醫師護理師不能納入與落實勞基法?為什麼他們沒有職災保護法的保障?
 
應改革血汗健保給付剝削結構
 
 2011年8月,「臺大愛滋器捐事件」,24小時內網路傳遍兩岸三地及全球,勢將在歷史上留名,成為醫學倫理、病人安全、風險管理、以及醫療法律的共同教案。醫事人員過勞,正是造成這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8月30日,媒體刊出我投稿的兩篇文章,蘋果日報報論壇《其他醫院不必幸災樂禍》,自由廣場《病人安全與醫護安全衛生署沒有責任嗎?》,一切只是譴責、究責、卸責,把醫護個人視為「罪犯」?只讓第一線醫護人員獨自承擔民刑與行政責任?
 
 2011年11月12日,醫師節,我寫了一篇網誌,《如何推動【臺灣醫療勞動人權運動】之策略》,詳細闡述相關戰術與行動計劃,重要主張為-納入勞基法、改革血汗健保、籌組工會......。
 
 好朋友盧兄在醫勞盟成立大會《初心集》裏,洞察了我的初衷:以「臺灣醫療勞動人權運動」做為拯救臺灣醫療崩壞行動的切入點。事實上,要有病人的安全、和好的醫療品質,先要落實醫療人員的基本人權價值,跟勞動的正義。建議依照勞動基準法的相關規範,醫院管理者重新計算合理合法的醫事勞動人力成本,提出實證數據,建立與健保局團體協商的談判基礎。訴求基層醫護勞工特別犧牲應特別補償,提出臺灣血汗健保之具體改革方案,改善血汗健保與血汗醫院之給付剝削結構!
 
醫勞盟成立公理正義現曙光
 
 從臉書到出書計畫,2012年9月11日,《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新書發表會,醫勞盟也正式成立了!
 
 這一年,臺灣醫療發生多起的重大醫療事件,如急重症醫療與醫院暴力事件,讓臺灣醫療制度的危機浮上了檯面:1.血汗健保、2.虛偽評鑑、3.五大皆空、4.醫糾氾濫、5.醫院暴力、6.媒體暴力、7.醫護過勞、8.醫護勞動人權低落,有關醫護勞動人權與正義,開始受到廣泛注意。
 
 『人生自古誰無死?醫護不要過勞死!』有一天,我們倒下了,這樣的犧牲,是重於泰山?還是依然輕於鴻毛?在這個嚴峻惡劣崩壞的醫療勞動環境下,能否看到一道公理正義的曙光呢?
 
 2012年10月12日,我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參訪研究,臺灣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刊登了我先前在臺灣接受的訪問,《醫師救人,誰來救醫師?》,以下這段話,就當做《那些年,我們一起為臺灣醫療勞動人權運動奮鬥的日子…》的一段註腳:
 
 「臺灣第一線醫療人員很辛苦,尤其護理人員特別苦。每天超時工作過勞,但臺灣醫療仍沒有勞動人權的概念,會像日本一樣慢慢醫療崩壞,護理崩壞,大家無能為力。我想改變這種狀況。所以我與幾個朋友從臉書開始,發心成立醫勞盟,組織『相關醫師護理師過勞死的法制研究小組』,想爭取立法,為醫護人員爭取合理的工時保障。我們也試著出書讓大眾了解,當醫師護理師過勞,醫療品質也不會好。」
 
『有一天,換我們倒下,是重於泰山,還是依然輕於鴻毛?』
『當大家關心病人安全時,懇請大家也關心醫護人員的安全。』
『醫師救人,誰來救醫師?護理師照顧你,誰疼惜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