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
中市醫師公會沿革
 
五十年代
民國50年4月,臺中市發現小兒麻痺症,有九人死亡。
民國51年7月,臺中市發生副霍亂第一個病例,至8月16日共發三個病例,幸無死亡。在衛生院三樓成立臺中市副霍亂防治中心。
民國51年7月21日,為協助衛生常局撲滅副霍亂,紅十字台中支會自本日起至8月3日止共14天間服務預防注射達8,658人。
民國51年8月17日,台灣省霍亂預防接種,即日起強制執行,同時普遍檢查注射證。
民國51年9月18日,全省霍亂疫區解除。
民國51年11月,將原有的臺中市衛生院,擴編為臺中市衛生局,胡惠德醫師擔任局長,為臺中市最高衛生指導單位。
民國51年11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鄉村衛生研習會在臺中市舉行。
民國52年2月,吳行全醫師就任臺中市醫師公會第七屆理事長,任期三年。常務理事黃順記、張耀東。理事王清木、林經如、林敬義、林新淦、張重賓、趙秀珍、謝振仁、顏秋山。常務監事洪孔達。監事陳端堂、廖泉生。
民國52年9月,臺中市發現腦炎病症,衛生當局速施防治,呼籲市民注意改善環境衛生。
民國52年10月,中國醫藥學院附設診所成立,由各教授輪流應診,於64年董事會決議開辦附設醫院。
民國52年底,為增強對中部地區癌症患者服務,與中部醫師多人在順天中央醫院內設立「台中癌症防治中心」,並購置鈷六十治療器。
民國53年6月2日,張啟仲醫師任第五屆臺中市長,任期分民國53年6月2日至民國55年12月6日,民國56年9月1日至民國56年12月18日兩個階段。
民國53年11月12日,「醫師公約」正式公布實施,新會員加入公會時必須宣誓遵循。
民國54年,臺中市醫師公會會員人數228人。
民國55年,仁愛診所完成改建為仁愛綜合醫院。
民國55年3月,洪孔達醫師就任臺中市醫師公會第八屆理事長,任期三年,常務理事何天池、陳端堂。理事顏秋山、陳端儀、林衡機、林肇基、洪遜堯、林新淦、陳天機、林池塘。常務監事林經如。監事林敬義、趙秀珍。
民國55年12月6日,羅立儒代理臺中市市長,代理任期為民國55年12月6日至民國56年9月1日。民國56年12月18日至民國57年6月1日。
民國56年6月2日,新醫師法公布實施。
民國56年9月,澄清外科醫院改制為「澄清綜合醫院」。
民國57年5月10日,三軍總醫院揭幕。
民國57年6月2日,林澄秋任第6屆臺中市市長,任期至民國62年2月1日。
民國57年9月1日,台灣省勞工保險局,易名為台閩地區勞工保險局。
民國58年,澄清綜合醫院設立ICU六床,當時病床超過二百床,是台中最大的私立醫院。
民國58年1月,洪孔達醫師就任臺中市醫師公會第九屆理事長,任期三年。常務理事何天池、陳端堂。理事林敬義、洪遜堯、王世祿、陳端儀、林肇基、巫永德、廖泉生、鄭拱星。常務監事林經如。監事趙秀珍、顏秋山。
民國58年9月18日,行政院通過設立衛生署。
民國59年8月17日,總統制定藥物藥商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