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
中市醫師公會沿革
 
日據時代
光緒21年(明治28年,西元1895年),設置台灣民政支部診斷所,原址在彰化,同年12月遷臺中;次年三月台灣縣改稱臺中縣,診斷所亦改名稱為臺中醫院。
光緒25年(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由臺中公共衛生醫療機關設立「城北醫院」。
光緒25年(1899年)3月31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成立於台北。
光緒28年(明治35年,西元1902年)日本殖民政府將「臺中衛生組合」與「日本衛生組合」合併,改為「臺中公共團」由日本小駒三出任團長,總轄臺中區公共衛生事業的推展。
光緒31年(明治38年,西元1905年),設立彰化慈惠院,於民國七年(大正12年,西元1918年)遷移到臺中改為臺中慈惠院。
光緒32年(明治39年,西元1906年),設立驅黴院,後改為臺中婦人病院。
宣統2年(明治43年,西元1910年),日本東京醫科大學教授吳秀三專程到臺中附近的山地,調查原住民罹患侏儒症的情形。
民國元年(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設立臺中新醫院,後改名省立臺中醫院,即今署立臺中醫院。
民國6年(大正6年,西元1917年),設立臺中旅病人救護站。
民國8年(大正8年,西元1919年),惡性流行感冒蔓延,各地死亡者眾。
民國18年(昭和4年,西元1929年),臺中市私立醫院共十一所,其中台灣人開設的有博愛醫院、張醫院、體仁醫院、回春醫院及杏林堂醫院。
民國18年11月11日,國民政府公布麻醉藥品管理條例。
民國21年(昭和7年,西元1932年)3月,林澄清博在臺中市設立「澄清外科醫院」,即為目前澄清綜合醫院之前身。
民國25年(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成立臺中靜和醫院,以收容精神病患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