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
全國唯一醫療糾紛互助金
政策探究 
開放流感快篩 診所見繩驚蛇
非誠勿擾
政策探究 
健保回生 先讓診所活命
臺北市與臺中市醫師公會締結金蘭
增購新會館 提升服務
醫林人物 
呂宗學-跨領域整合健康大數據
國際視窗 
WHO戰場 還是在國內
白袍下的Second Life
醫林人物 
世界級空手道家 也是投資高手
每個人心裡都有 一畝田
劉彥山 跨界玩音樂
旅遊的存在感
防癌協會 
停經後出血 小心子宮內膜癌
失智症≠記憶不好 
診斷失智症 要看腦部病理變化
不對症下錯藥!? 少子化的處方
上網行不行
醫林短波 
榮伯特機器人 中榮人氣王
瞭解兒女 紓解二代間的壓力
玉山義診 遇見行醫初衷
減重 功能營養醫學
PGY醫師社區照護初體驗
醫糾與法律 
遏止醫療暴力 法律規範日臻完善
父女的幸福櫻花假期
表演藝術 在臺中歌劇院翻轉
公會活動 
高桿競飆 美技切磋
公會活動 
少年ㄟ,手下留情!
公會活動 
文化饗宴 歲月多了些風華
 
失智症≠記憶不好
診斷失智症 要看腦部病理變化

文 / 周希諴


 

隨著臺灣在2025年,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老人國,伴隨高齡者的各種老人疾病,特別是老人失智症,造成醫療照護之急迫性,以及對於未來政治經濟的衝擊,都成為必須妥善解決的燃眉之急。

 
找出失智病人  發展共同照護
 
臺灣政府在長照2.0計畫,擴大服務對象,把失智症列為其中之一以後,衛福部再推出「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計畫,希望22縣市,都能有完整的失智照護中心。未來將於4年內,更擴及368鄉鎮區,期望不但能提供失智患者醫療照顧,並同時能給予家屬完整支持的系統。

其中的首要目標是,找出各社區裡面,症狀似有若無的「早期失智症」病人。因為這些早期失智症病人,如果能及早被發現,才能及早給予病人以及其家屬,關於罹患失智症的對策。進而讓病人及家屬,及早認識關於失智症的社會資源,有哪一些可以得到支持?所以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計畫,是讓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以及整個社會得以四贏的方法。

 
 
AD8 量表  在於提醒關心身旁老人家
 
近年來媒體大量宣導的結果,有一些民眾,拿著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的評分結果跑來門診,擔心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其實 AD8 量表,主要在於提醒民眾,關心身旁的老人家,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要觀察嚴重性與出現頻率。若是功能持續減退中,才需儘快就醫。

然而AD8量表針對的,主要是失智症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因此記憶與執行功能的障礙,是早期診斷的要點。然而並非所有造成失智狀態的疾病,一開始的臨床症狀都是記憶不好,譬如路易氏體失智症(Lewy body dementia)病人,家屬先注意到的是,病人視覺空間感或是視幻覺的問題,而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的病人,可能是以行為問題或語言障礙先出現。

 
 
早期失智症  不能只觀察記憶力變化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 DSM),在第五版(DSM-5)中,對失智症的描述名稱,改為神經認知症(Neurocognitive disorders;NCDs),其中重度神經認知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 major NCD)即是原來的失智症範疇,而輕度神經認知症 (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ild NCD)則是帶入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概念。這個重大變革除了將失智症除污名化(Dementia譯為癡呆症)之外,更顯示對「疾病早期」的重視。

另外就是不論 major或mild NCD,記憶力都不是診斷失智症,絕對必需的症狀。其他認知功能的項目,包括除原本就有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ability)、語言功能及視覺空間建構功能(Visuo-constructional perceptual ability) 外,又加入複雜注意力(Complex attention)及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只要有一項或一項以上受損即可診斷。由此可見,對於發現早期失智症病人,不能只觀察記憶力的變化而已。

 
 
失智患者腦部病理變化  可能發病前就開始
 
但是,以上都只是臨床診斷上的依據標準。然而,失智症患者腦部的病理變化,可能遠在發病前許多年就已開始了。例如:類澱粉蛋白及tau蛋白異常沉澱並產生斑塊,在腦部也會看到萎縮。只是這些病理變化,在失智症初期,並不會明顯影響記憶、思考等功能,讓病人和家屬都還不覺得有異常現象。所以在2011年,美國國家老年研究院(NIA)與阿茲海默症協會(AA),聯合發表新的診斷標準與建議,強調應該把大腦的結構、生化、功能及基因的生物標記(biomarker),也列入診斷標準的參考。

其中,最早腦中異常堆積的類澱粉蛋白(Aß),可用類澱粉蛋白正子攝影(amyloid PET)或定量腦脊髓液中類澱粉蛋白來測定。神經受損腦部萎縮,則可用腦部核磁共振影像體積定量(volumetry)及葡萄糖正子攝影或腦血流斷層攝影觀察。等到足夠的神經破壞後,便開始出現臨床表徵,這時候就可以用臨床神經心理測驗來評量。至於具有遺傳家族病史,則可以經由確認變異基因,來找出將發病的患者。

 
台中市失智共照中心  設在中山附設醫院
 
最後,衛福部結合地方政府與醫事、長照及社福機構,最近於全臺設立20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以下簡稱失智共照中心),以作為失智症個案與陪伴家屬之守護者,未來將可提升臺灣失智症之確診率及服務覆蓋率。至於臺中市的共照中心,設立在中山附設醫院,除了接受轉介,未來更將與中部其他醫院及診所合作,共同做好失智症共照網,為中部的失智症提供最好的服務。

(本文承蒙賴德仁醫師、邱百誼醫師、魏誠佑醫師、洪光威醫師熱心指正,在此特別由衷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