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醫家人
理事長的話
賀! 臺中市醫師公會理監事改選
【理事長的話】25屆
第廿五屆理監事團隊
督考變革 避免過度頻繁
分級醫療ING 衛福部6大策略拚改革(4.15啟動)
讓醫界不再做憨工
有開始 就有改變機會
分級醫療 大醫院冷眼以對
啟用分級醫療 診所多元轉身
居家醫療 看到病之外的人
白袍關懷 攜手抗癌
醫師反空污大遊行
改善空氣污染
塵空
六年經驗分享 肺癌的燒融治療
細胞自噬的機制與可能的臨床醫療應用
醫師也應 學習了解多元性別
醫療糾紛 縮短司法偵辦時程
打破醫院門外的高牆
精準醫學 更精準治療癌症
雪域西行見聞錄之四
銅板美食 老闆兼主廚
滋潤人的必得滋潤在太平洋孤島重拾畫筆
全國羽球錦標賽選拔 攻守激烈 將士用命
 
扶植基層醫療  保障大醫院急重症支付  引導民眾分級就醫

圖文整理 / 編輯部

 
國84年健保在當時行政院長連戰拍板下突然一夕上路,醫界措手不及怨聲四起,當時的醫界還不知道,這個被罵到臭頭的政策即將迎來臺灣醫界十年榮景大爆發、成就舉世欽羡取經的醫療奇蹟;更不知道,這個制度將在20年後讓醫界走到五大空、醫師淪為需要為業績負責的廉價勞力。健保實施22年,在價與量連動、資源分配失衡的制度下,畸形醫療生態連自己都看不下。改革,是醫界共識。

輕症門診往大醫院集中,重症醫療失衡是問題的本源之一。依照健保局預估,未來大醫院的門診量將持續成長,以全台每日門診量100萬件計算,預計至109年醫學中心每日門診量將增加3.1萬件。正本清源,落實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成為健保改革的第一歩。

去年(105年)10月,健保署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推動健保法43條分級醫療公聽會」,參與者包括醫界學者付費者代表和立法委員等,為落實分級醫療轉診制度改革拉開序幕,朝「建構社區醫療照護體系,建立以社區為主體的醫療體系」邁開腳歩。最終希望讓輕症回到社區,減輕醫學中心一床難求、醫護人員過時過勞現狀,回歸教學研究和急重難症照護本質。至於壯大基層和社區醫院的照護體質,則包含鬆綁健保給付基層醫療項目、開放設置單科醫院、推動聯合診所等,強化不同醫療層級的垂直合作,讓病人願意就近看病而不擠大醫院。4月15日分級醫療正式啟動。

這次是玩真的?許多人心中有疑問。但是,在基層與地區醫院尚未準備好之前,改革經得起猛藥嗎?改革歩歩為營,就怕病急亂投醫、治絲益棻。從中央機構、醫師全聯會,到各地方公會,改革已是共識,雖然預料的雜音和困難不會少,但在健保不能倒的前提下,今天不做,明天的代價將更大。

 
提升基層服務量  約15.8億元
 
  • 開放基層表別
  • 擴大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劃
  • 鼓勵基層診所朝多科聯合執業,一站式服務

 
健保制度不完善  六年來首要關注課題
 
醫療費用成長率超過7%,而健保總額成長率4%左右甚至更低。選前小英總統在醫界的說明會中曾質疑「為什麼健保給付要打折?」台灣信任度調查中提到,民眾最信任的職業是醫師,而相對的醫界對健保悲觀則超過九成,某種程度上醫療服務可以說是被健保以不公平的方式賤賣了,也無怪乎醫療人員過勞事件頻傳。所有的問題都很清楚的指出健保總額成長,永遠跟不上支出,如何把餅做大,要求健保制度的完善,是我這六年首要關注的課題,更應是我們醫界未來努力的方向。
 
 
調整部分負擔,引導民眾轉診就醫
  • 提高假日基層就診率
  • 調整部分負擔,鼓勵轉診
  • 建置電子轉診單並監控非必要轉診

 
調高醫院重症支付  約60億元
  • 限制醫院輕症服務成長
  • 持續推動緊急醫療能力分級

 
強化醫院與診所合作,提供連續性照護  約4億元
  • 建置轉診、居家照護資訊平台
  • 強化醫院出院準備及追蹤服務
  • 鼓勵醫師跨層級支援、試辦醫域醫療整合計劃.

 
提升民眾自我照護知能
  • 加強宣導分級醫療
  • 加強自我健康管理
  • 宣導利用家醫群24小時電話諮詢服務

加強醫療財團法人管理
  • 修法加強醫療財團法人監督
  • 限制醫療法人醫院附設診所之之管理措施
  • 規範醫院不得以交通車載送方式,不當招攬輕症病人


 
 
資料來源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更詳細內容請上衛福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