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維適應新時代
中興大學後醫系 水到渠成 校長薛富盛: 積極結合在地醫院,產學互補培養仁醫
物理治療師法修法 可能造成立法紊亂
支援偏鄉離島醫療 望安七美周末假日門診初體驗
賀! 中國醫藥大學林昭庚講座教授 臺中市醫師公會顧問 林昭庚 榮獲中研院院士
疫情衝擊基層 診所轉型
診所轉型 從微調到團隊作戰
掌握核心能力 彰顯顧客價值主張 我的診所 從雜貨店變成專賣店
經營診所不二法門 與政策同行
診所新藍海 小草在疾風中蛻變
COVID-19戰疫 我在最前線
親愛的Baby 這裡不是外太空 記新冠肺炎陽性確診產婦生產
長新冠 染疫住院者居多 只是感冒嗎?淺談新冠後遺症
來診量暴跌 耳鼻喉科迎戰病毒大作戰
2022世界頂尖科學家排行榜出爐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洪明奇院士排名臺灣第二
施打新冠疫苗 心肌炎副作用仍罕見
診所醫護做好防護 病患更安心
前線防疫有愛無懼
卵巢癌治療的新境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減少癌症無效醫療
斷食善終愛的極致是放手
2022臺中市醫師公會 高爾夫球 錦|標|賽|報|名
醫學窄門決戰面試? 別緊張 模擬考官來幫忙
疫情當前 幽默是心靈抗體
9/1~9/30 醫師公會美展聯誼社 年︱度︱美︱展
見山是山 程代勒找回對水墨初心
子女教育 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走讀高雄 在疫情嚴峻下 另類旅行
 
親愛的Baby 這裡不是外太空
記新冠肺炎陽性確診產婦生產

文 / 林家如 臺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
 
2022年4月4日,救護車載著第一位確診新冠肺炎的孕婦來到臺中榮總;在婦產科和內科團隊的共同照護下,在4月9日完成剖腹生產手術,4月18日順利解除隔離出院。一個月後,第二例新冠肺炎確診的產婦也到來,依計劃安排於5月4日進行剖腹生產手術。

全副武裝  戴動力濾淨式呼吸防護具上陣
下午四點,表定第二例新冠肺炎確診剖腹產手術準備開始。在此之前,感染控制小組和婦產科的負責人,已將各項流程反覆討論演練了數天:規劃病人運送動線的範圍,清點手術用品,送進負壓手術房;將防護設備置放於準備室,牆面貼上各項感控提醒海報。集合工作人員後,按照平日實作訓練的步驟,逐一著裝檢查是否穿戴正確。
髮帽、第一層手套、N95口罩、第二層髮帽。鞋套、全身防水防護衣(兔寶寶裝)第二層手套、防水隔離衣。套上PAPR(PoweredᅠAir-Purifying Respirator,動力濾淨式呼吸防護具)面罩和頭套,腰間綁上主機,再將背後的通氣管接上頭套,這是進入手術室前醫護人員所需穿戴的裝備。
當全身穿戴完成,感覺自己似乎成為幻想小說中的角色,穿梭在奇異的世界裡,身著科學家研發的氣囊系統賴以維生:墊著腳套走路,得小心不同的摩擦力。視線穿透面罩,周圍受到了阻隔;頭罩中流動著經幫浦打入的空氣,口鼻上仍有另一層N95口罩過濾呼吸。同仁間溝通時必須提高聲量,聲音才能穿過層層口罩、氣流、面罩、防護衣的包圍,傳到夥伴的耳中。


出動八名醫護人員  手術室似乎變得狹窄
醫療技術的施作,就像是種精巧的達人技藝,需要手部熟稔的技術、力道慣性,以及臨場面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智識和經驗。但當達人戴上三層手套,所有感官被包覆,在高度緊張的環境中,如何調適本體感覺,面對壓力以經驗應對所受到的限制,發揮專長完成任務,便是當下的挑戰。
在平日,一間標準規格的手術室,並不讓會人覺得空間很小;但當裡面有八名全副裝備的醫護人員,同時走動工作時,似乎就變得稍嫌狹窄了。每次活動轉身,須留意自己背後的通氣管,一不留神就會影響到其他人或染污無菌區。麻醉醫師憑著三層手套後的指尖知覺,為產婦施打半身麻醉;全身裝備的刷手護理師、流動護理師,流利協助婦產科醫師進行手術;兒科醫護在溫熱的新生兒處理檯旁準備接應照顧。剛出生的嬰兒沒有視覺,但若她睜開眼睛看見,說不定會以為自己這次投胎到了哪個外太空星球吧。


卸除裝備過程   比穿戴時需要更加小心
基本新生兒照護完成,送到加護病房;子宮縫合確認止血,關上傷口後,還需於手術室內觀察一個小時,計算產後惡露,確認沒有產後大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沒有其他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留守醫護才能離開手術室,將產婦交接給負壓室外待命的轉送團隊,再到除汙區卸下所有裝備。
卸除的過程,比穿戴時需要更加小心:為了避免染污,每個步驟都有固定順序和要注意的細節。頭罩須從後上方拉起,放在固定的檯面上進行消毒;手套和防護衣要從內側脫除,避免觸碰外層;全身防水衣要一邊脫一邊由內向外捲起。每完成一個步驟,必須使用消毒液再次清潔手部。直到移除最後的N95口罩,緊張的心思才能稍稍放鬆。四小時後,終於再次看見夥伴和自己的模樣,每個人都濕透得像剛淋了場大雨,臉上有深淺不一的壓痕,和完成任務終於輕鬆下來的表情。


在「太空人」圍繞下生產  平凡幸福變得艱難
疫情發生的這兩年,婦產科臨床工作多了許多挑戰:在過去,低風險的孕產婦們能在家人的圍繞下,一起迎接新生兒的誕生;而今因為疫情,產房病房都訂出了探病的限制,只有產婦和主要陪病者,可以在確認PCR報告為陰性後,入院催生待產。確診陽性的產婦們,必須離開自己熟悉的產檢醫師,到更具規模的醫院,在「太空人」的圍繞下生產。剛出生的嬰孩無法與母親肌膚接觸。醫護人員不只要處理妊娠中的高風險病症,還要時時留心自己的防護措施是否完整。疫情改變了許多對婦產科的日常風景,讓平凡的幸福變得艱難。
面對疫情,沒有人不曾感到緊張害怕;卻也讓我們在接踵而來的挑戰裡,發現自己有多麼幸運:因為嚴守的防疫政策,能爭取到時間擬定計劃,準備適用的防護物資,不鬆懈地進行預演和訓練。我們面對的不是最致命的原始病毒株或Delta株,而是症狀相對輕微的Omicron株;疫苗的廣泛施打,抗病毒藥物的研發,讓我們能以最好的準備面對及治療確診的患者。


在驚險疫情中   用智慧與愛平安出生寶寶
在醫學中心,有學識豐富、深具經驗的醫療人員一起努力。當每個確診產婦到來,一次次累積照護的經驗,逐次檢討流程,都能對照護流程更加熟悉並增信心。也許未來隨著確診數的上升,我們也會麻痺疲累,但若有足夠的希望和能量,便可找到一個與現狀平衡共存的模式,以臨床經驗、各方給予的資源和支援,成為中部地區確診新冠肺炎婦女最堅實的依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渴求的兒女,是生命本身的企盼。』--《紀伯倫‧先知》
我們都是小人物,原本兀自平凡,在互助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在驚險疫情中平安出生的寶寶們,代表整個臺灣共同努力的結果──眾人集結付出的智慧與愛,層層環繞的希望光芒。
由於疫情爆發,目前臺中榮總已完成十多例新冠肺炎產婦生產手術,並持續日常醫療業務以及對確診婦科、產科患者之照護。



圖說
蔡青倍主任與林家如醫師